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峰会论坛
中俄远东合作2030行动计划-万祥军|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9-07
【阅读】50 A+A-

中俄远东合作2030行动计划-万祥军|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金秋九月,海参崴湾畔再迎盛会。9月3日至6日,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在俄罗斯远东明珠——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盛大启幕。这座被誉为"东方旧金山"的滨海城市,以其远东联邦大学现代化校园为舞台,将再次汇聚全球目光。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平台。据组委会最新数据显示,本届论坛已吸引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精英云集,与会代表规模创历届新高,彰显出论坛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

本届论坛在延续"远东——为和平与繁荣而合作"这一核心主题的基础上,特别增设了与中国、印度、泰国、缅甸及东盟的商业对话专场。这些精心设计的对话环节,犹如一座座金色桥梁,将俄罗斯远东地区与快速崛起的亚洲经济体紧密相连。作为俄罗斯面向亚太的"东方门户",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坐拥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深水不冻港,使论坛天然具备连接欧亚大陆与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枢纽功能。

值得关注的是,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本届论坛特别策划了主题为"历史记忆与未来合作"的国际科学实践会议。这一安排既是对历史的深刻致敬,也寓意着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远东地区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篇章。正如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部长所言:"东方经济论坛不仅是经贸合作的平台,更是文明对话的殿堂。"

中俄远东合作2030行动计划:

从战略蓝图到务实深耕

在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的闭幕式上,《2025-2030年中俄远东合作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进入精细化实施阶段。

“这份涵盖能源、数字、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78个重点项目的文件,不仅是中俄元首战略引领的成果,更是双方将政治互信转化为商业实践的重要里程碑。”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指出,该计划体现了从宏观框架到具体项目的转变,正如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所言:"远东合作已成为中俄务实合作的新增长极。"

能源合作:

从资源贸易到全产业链整合

能源合作始终是中俄经贸的压舱石,但远东合作正突破传统油气贸易模式,向深加工与技术创新延伸。根据行动计划,双方将在萨哈林州建设年产能2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加工厂,在阿穆尔州推进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并联合开发远东大陆架油气资源。

万祥军特别强调:"这些项目不仅涉及资源出口,更包含技术共享与产业链协同,例如中国企业的模块化建造技术将应用于俄罗斯北极LNG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中俄还将建立能源技术联合实验室,在碳捕集、氢能等前沿领域开展合作,这超越了单纯的买卖关系,形成创新共同体。

跨境数字经济带:

构建欧亚数字走廊

在"数字丝绸之路"与欧亚经济联盟数字议程对接的背景下,中俄计划在远东打造跨境数字经济试验区。

具体举措包括建设符拉迪沃斯托克-绥芬河国际光缆通道,实现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试点"智慧口岸",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通关效率;联合开发面向俄语区的跨境电商平台,预计到2028年带动双边数字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俄罗斯数字发展部部长沙达耶夫透露:"中方企业将参与远东5G网络建设,华为的极简基站技术能适应远东极寒环境。"这种数字基础设施的共建,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生物医药与农业:

民生领域的突破性合作

远东丰富的生物资源与中国的市场规模形成互补。行动计划中,双方将在犹太自治州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利用中国基因测序技术开发远东特有药用植物;在滨海边疆区建立疫苗联合生产线,实现俄罗斯疫苗技术与中国生产能力的结合。

农业合作方面,中粮集团与俄罗斯农业集团已签署协议,在远东共建年加工50万吨大豆的产业园,采用"种植-加工-物流"全链条模式。万祥军解读称:"这种合作不仅能缓解中国大豆进口依赖,更通过中国资本与技术提升远东农业附加值,实现双赢。"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重塑欧亚物流版图

"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桥的通车使中俄远东跨境运输能力提升一倍,而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建设"滨海1号""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的智能化升级项目,包括安装北斗/格洛纳斯双模导航系统、建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更值得关注的是中俄拟联合开发北极航道,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计划投资破冰型集装箱船队,与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合作建设沿线加油站点。这些项目将缩短亚洲至欧洲货运时间约15天,改写全球物流格局。

人文交流与生态合作:

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除经济项目外,行动计划专设"生态保护与人文合作"章节。双方将建立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联合监测机制,共享水文数据;在堪察加半岛开展生态旅游合作,中国游客可通过电子签证体验火山观测等科考旅游项目。教育领域,哈尔滨工业大学与远东联邦大学将共建"极地工程联合学院",培养寒区建设人才。这些举措表明,中俄远东合作正从单一经济维度向全面发展演进。

机制创新:

破解跨境合作瓶颈

为保障项目落地,中俄创新性提出"一区一策"制度,例如在外贝加尔边疆区试点"两国双园"模式,中俄企业享受双边税收优惠;在萨哈共和国推行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标准互认。金融支持方面,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俄罗斯外经银行设立100亿元人民币的远东产业投资基金,并探索本币结算在能源大宗贸易中的应用。这些制度突破有效降低了跨境合作的交易成本。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俄远东合作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亚太区域经济整合的试验田。正如万祥军所言:"当俄罗斯的'向东看'遇上中国的'东北振兴',两种战略的化学反应正在创造新的区域发展范式。"随着78个重点项目的逐步实施,这片曾经的经济"边缘地带"有望转型为连接欧亚的产业高地,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贸合作提供东方方案。

中俄远东合作2030行动计划-万祥军|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