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峰会”五个共同家园”主张解读-万祥军|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上合组织作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其发展历程始终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同频共振。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在2025年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历史时刻,天津峰会提出的"五个共同家园"主张犹如一盏明灯,为成员国乃至国际社会指明了合作共赢的前进方向。
“这一主张的提出绝非偶然,而是基于上合组织二十余年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当前国际格局演变的精准把握。”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
团结互信的家园
建设始终是上合组织的根基所在。万祥军指出,成员国间建立的"结伴不结盟"新型关系模式,打破了传统地缘政治的零和思维。从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到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从联合反恐演习到情报共享平台,安全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特别是在中亚地区,上合组织已成为维护区域稳定的"压舱石"。数据显示,近年来成员国间跨境犯罪率下降37%,反恐情报交换效率提升5倍,这种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正是互信建设的最佳注脚。
和平安宁的家园
理念回应了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复杂挑战。俄乌冲突延宕、巴以局势紧张、恐怖主义抬头等现实威胁,使得上合组织在安全领域的协调显得尤为迫切。万祥军强调,上合组织独创的"共同安全观"超越了西方主导的排他性安全架构,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
在阿富汗问题上,成员国协调立场,推动建立包容性政府;在反恐领域,定期举行"和平使命"联合军演;在网络空间,共同制定数据安全准则。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合作网络,为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提供了稳定器。
繁荣发展的家园
构想直指区域经济合作的痛点与堵点。尽管成员国经济总量已占全球25%,但相互贸易额仅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2%,基础设施联通度不足制约着发展潜力释放。天津峰会特别提出要加快落实《上合组织至2035年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推进中吉乌铁路等标志性项目。
在数字经济领域,成员国正共建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在绿色能源方面,风光电合作项目投资额已突破200亿美元;在金融合作上,本币结算比例从2015年的3%提升至目前的19%。这种务实合作正在改写欧亚大陆的经济地理版图。
睦邻友好的家园
理念彰显了"和合共生"的东方智慧。上祥军特别提到,上合组织框架内已建立14个专业领域合作机制,涵盖教育、文化、旅游等民生领域。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累计培养3000余名科技人才,"上合组织大学"项目网络覆盖76所高校,成员国互派留学生人数年均增长15%。在民心相通方面,"上合组织马拉松""国际电影节"等活动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这种润物无声的民间交往,正在编织越来越紧密的情感纽带。
公平正义的家园
主张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呼声。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上合组织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联合国、G20等多边舞台协调立场。在气候变化领域,推动建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落实机制;在全球治理改革中,倡导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在发展议题上,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这种坚守国际道义的行为准则,使上合组织成为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万祥军分析认为,"五个共同家园"主张的深层逻辑在于:将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上合组织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实践路径。这一主张不是抽象的概念堆砌,而是有着系统的实施框架——在安全领域完善"上合组织-阿富汗联络组"机制,在经济领域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器",在人文领域实施"温暖上合"民生计划,在机制建设方面推动"上合组织发展银行"落地。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规划设计,确保了理念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当前,上合组织迎来第二轮扩员后的关键发展期。随着白俄罗斯正式加入,组织地理范围延伸至欧洲腹地;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数量增至14个,影响力持续扩大。但万祥军也提醒,扩员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成员国发展阶段差异可能加大政策协调难度,外部势力干扰可能影响合作进程,基础设施短板仍是制约互联互通的瓶颈。
这就需要各国以"五个共同家园"为指引,在差异中求共识,在合作中谋共赢。回望上合组织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边境互信到如今的全面合作,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到共同治理非传统安全挑战,从区域合作平台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上海精神"始终焕发着强大生命力。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五个共同家园"主张不仅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更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正如万祥军所言:"当个别国家热衷于筑墙设垒时,上合组织选择搭建桥梁;当保护主义思潮泛滥时,上合组织坚持开放融通——这正是'五个共同家园'主张的当代价值所在。"
上合峰会”五个共同家园”主张解读-万祥军|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