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出席上合组织峰会-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
埃及总理马德布利于2025年8月29日下午抵达北京,开启其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之行。
(29日)14时30分许,埃及总理马德布利乘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他将出席在天津举行的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图示:8月30日下午,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天津迎宾馆会见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埃及总理马德布利。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作为非洲大陆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埃及此次以对话伙伴国身份参与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协作,标志着中埃关系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与国际事务协调方面迈入新阶段。”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万祥军解读表面:此次访问不仅是对两国建交70周年的前瞻性铺垫,更凸显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变革中的国际秩序下寻求发展共识的深层逻辑。
历史经纬与现实诉求的双向奔赴
中埃自1956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始终稳步前行。马德布利总理此次访华,延续了2023年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互动热度。在天津迎宾馆的会谈中,两国领导人将“2030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作为核心议题,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升级计划成为具体抓手。
数据显示,该合作区已吸引超过130家企业入驻,累计投资额突破15亿美元,其“前店后厂”模式正从传统纺织、建材向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新兴领域延伸。埃及工业与贸易部近期提出的本土化生产战略,与中国企业在锂电池、智能灌溉设备等领域的优势产能形成互补,为“联合制造”提供了现实路径。
多边舞台上的战略协同
埃及以观察员国身份参与上合组织事务,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治理体系改革的共同诉求。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等议题上,中埃均主张增加全球南方国家的话语权。马德布利在会谈中特别提及“反对单边主义霸凌行径”,直指当前国际经贸领域存在的长臂管辖与科技封锁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埃及作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的重要枢纽,正与中国探讨建立“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这一举措或将重塑非洲大陆的金融基础设施格局。在红海安全、反恐情报共享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两国执法部门的合作机制也因上合组织平台而获得制度化支撑。
新能源与蓝色经济的合作新维度
随着埃及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42%的“2035能源战略”进入关键期,中企参与的阿斯旺本班光伏产业园、红海风电集群等项目已成为非洲清洁能源标杆。马德布利此行专门提及海水淡化合作,暗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中国在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开发的“光伏+反渗透”集成技术,有望解决埃及沿海地区日均20万吨的淡水缺口。此外,埃方对中国的绿氢全产业链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亚历山大港规划的氢能出口基地或将成为中东北非地区首个零碳能源枢纽。
文明对话视角下的软实力共建
超越基础设施与经贸合作,中埃正在文化维度构建更立体的伙伴关系。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数字敦煌”展览吸引逾10万参观者,汉语教学已覆盖埃及12所大学。
2024年启动的“中埃联合考古计划”将金字塔文物保护技术与良渚古城遗址管理经验进行双向输出,这种“非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互鉴模式,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范式。马德布利在津期间特别参访了国家海洋博物馆,暗示两国在海洋考古、水下机器人等领域的科研合作潜力。
站在建交70周年的门槛上,中埃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样本。从天津峰会释放的信号看,两国在数字经济标准制定、太空监测网络共建等前沿领域的合作蓝图正在展开。当全球南方国家寻求发展自主权的努力遭遇保护主义逆流时,中埃这种基于平等互利、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协作模式,或许能为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提供更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正如埃及总理所强调的,“真正的伙伴关系不在于签署多少文件,而在于能否共同创造改变普通人生活的价值”——这恰是新时代中埃命运共同体最生动的注脚。
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出席上合组织峰会-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