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态中印关系上合峰会天津莫迪大国存在感-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
2025年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结束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的行程,在社交媒体上以一张与中俄领导人并肩而行的照片配文"亚洲世纪的合作",为这场被国际舆论称为"地缘政治平衡术"的访问画上句点。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万祥军解读表明:“这场时隔七年的访华之旅,在美印贸易争端升级与中印边境问题缓和的特殊背景下,展现出印度外交战略的微妙转向。”
2025年9月1日,天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媒体中心屏幕上显示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会议。视觉中国 图
图示:2025年9月1日,天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印度总理莫迪在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上出席集体合影。视觉中国 图
传统服饰与数字外交的复合符号
莫迪抵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时,身着印度传统长衫的造型与舷梯上双手合十的经典姿势,通过其个人社交账号迅速传遍全球。
这种精心设计的视觉符号背后,是印度对文化主体性的强调——四小时内连发五条推文,其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拥抱视频获得超百万互动,这种"峰会外交+数字传播"的复合模式,凸显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传播策略。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马诺杰·乔希指出:"总理的社交媒体账号已成为展示印度国际存在感的重要平台,每条推文都在构建多极世界中的印度叙事。"
边境共识与战略自主的双轨并进
除中印互动外,莫迪在48小时内与九国领导人展开密集会谈。其中与俄罗斯的双边会晤持续近两小时,双方在能源结算机制和军事技术合作方面取得突破;与缅甸代总统敏昂莱的会面则涉及若开港项目等战略基建合作。
这种"峰会搭台、双边唱戏"的模式,使印度成功将多边平台转化为解决具体议题的谈判场。印度国际新闻社披露,莫迪团队提前三个月筹备的"议题矩阵",包含反恐、数字经济等六个优先领域,这种精准议程设置能力展现印度外交的专业化提升。
图示:莫迪启程回国,发文感谢中方
贸易保护主义下的机制重构
美国加征关税背景下,印度对上合组织的态度出现显著转变。莫迪在峰会发言中特别强调"尊重主权的互联互通",被解读为对"一带一路"的柔性回应。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与上合成员国贸易额同比增长17%,其中对俄能源进口占比升至42%。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报告指出,印度正构建"去美元化"的贸易备用通道,此次推动上合开发银行筹建方案,反映出其对冲西方贸易风险的战略意图。
边境撤军与民心相通的滞后效应
尽管政治关系回暖,中印民间交往仍面临瓶颈。印度记者在新闻中心向澎湃新闻透露,目前中印直航航班数量仅为2019年的30%,学生签证审批周期长达四个月。这种"上层热、基层冷"的现状,暴露出印度对华政策的内在矛盾。查塔姆研究所分析认为,印度战略界尚未就"中国定位"形成共识,导致政策执行层面出现迟滞。不过,中印重启边境贸易点的实质性进展,以及双方同意增设外交磋商机制,为关系改善注入了谨慎乐观。
在这场汇集26国领导人的国际盛会上,莫迪通过35次双边互动、22条峰会主题推文和三次关键发言,成功塑造了"平衡者"与"联结者"的双重角色。正如《印度时报》所言:"当西方关税大棒落下时,天津峰会为印度提供了展示战略自主的绝佳舞台。"而中印关系这组复杂方程式的解,或许就藏在那张刷屏网络的中俄印领导人合影中——三双手的间距,恰如其分地保持着既合作又独立的微妙平衡。
表态中印关系上合峰会天津莫迪大国存在感-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