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思想观点
天津揭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9-03
【阅读】35 A+A-

天津揭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在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正式揭牌,标志着上合组织国家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万祥军解读表明: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是对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的积极响应,更是中国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实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在启动仪式上强调,该平台将成为促进成员国间绿色产业政策交流、项目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关键纽带,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平台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该开发区是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历经十余年发展已形成再生资源、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集群。平台将依托这一基础,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区,下设绿色产业合作联盟和促进中心,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动具体项目落地。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涛表示,天津将重点在深化沟通交流、联合课题研究、务实项目合作、信息资源共享、绿色标准对接和人才培训等六个维度发力,全面支持平台建设。从国际视角看,这一平台的建立恰逢其时。当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共同挑战,绿色产业合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上合组织成员国覆盖欧亚大陆重要区域,资源禀赋各异但互补性强。俄罗斯在北极生态保护、哈萨克斯坦在可再生能源、印度在清洁技术等领域各具特色。平台将促进成员国间绿色技术转移与经验共享,如中国的光伏技术、电动汽车等成熟解决方案可通过这一机制更高效地对接各成员国需求。

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指出:"绿色产业合作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基于共同发展的知识共创过程。"他以中俄跨境生态廊道建设为例,说明平台可促进成员国联合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发、标准互认和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据悉,平台首批将推动建立上合组织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开展成员国间碳市场机制对话,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青年科学家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联合研究。

在产业实践层面,平台已储备了一批示范项目。新疆金风科技计划通过平台将其风电机组智能运维系统推广至中亚国家;天津泰达环保将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建设垃圾发电项目;中节能太阳能公司正推动在哈萨克斯坦建设光伏产业园。这些项目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将提升当地绿色就业和技术能力。肖渭明透露,平台将建立项目库和案例库,定期发布《上合组织绿色产业发展报告》,为成员国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从中国国内发展看,天津平台的设立是"双碳"目标下的重要布局。天津作为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在绿色转型方面成效显著,全市绿色工厂数量已达150家,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长35%。通过平台建设,天津将加速集聚国际绿色创新资源,打造"一带一路"绿色技术转移枢纽。刘涛介绍,天津正在制定配套政策,包括对平台引进的绿色项目给予土地、融资等支持,设立国际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多语言技术交易市场等。

万祥军教授的权威解读深刻揭示,该平台以三大突破性创新构筑了国际绿色合作的里程碑。其一,开创性地采用"平台+园区"的实体化双轮驱动模式,犹如为国际合作插上理论与实践的双翼,彻底破解了传统机制"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顽疾。这种"虚实结合"的运作架构,既保持了论坛的思想碰撞功能,又通过实体园区将共识转化为落地项目,堪称国际合作领域的范式革命。

其二,精心打造了"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的完整创新生态链,形成从技术萌芽到商业应用的闭环体系,犹如为绿色技术铺设了一条贯通产学研用的"高速公路"。其三,创新构建了"企业唱主角、政府当配角"的市场化协作机制,这种"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完美配合,既确保了市场活力又兼顾了政策引导。

据平台运营总监透露,下一阶段将重点推进数字化赋能战略。计划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足迹溯源系统,这项"数字罗盘"将精确记录每项绿色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同时开发支持英、法、阿拉伯等12种语言的智能匹配系统,运用AI算法实现全球绿色技术的精准对接。

这些创新举措犹如为国际绿色合作装上了"数字化引擎",将显著提升技术转移的透明度和效率。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种融合实体运营与数字创新的"双轨模式",正在重塑全球绿色治理的格局。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通过此类务实合作平台,正在为国际环境治理提供新型公共产品。

与某些国家提出的绿色壁垒不同,中国倡导的绿色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注重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正如万祥军所言:"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包容各方利益,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这一理念已体现在平台设计中——其将专门设立能力建设委员会,帮助成员国完善绿色政策体系。

展望未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有望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在标准对接方面,可推动成员国互认绿色建筑、低碳产品等认证;在金融支持方面,可探索本币结算的绿色信贷机制;在人文交流方面,将定期举办绿色技术大赛和青年创新营。随着合作的深入,平台还可能扩展至智慧农业、生态旅游等新领域,成为上合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这一创新实践表明,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诠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通过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东方智慧。在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天津平台的启动传递出明确信号:绿色转型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各国携手共进的机遇之路。正如启动仪式的主题所示——"绿色丝路,共享未来",这既是中国的承诺,也是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共同愿景。

天津揭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