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经信研究
智能大会社科论坛Guillermin圆桌对话-万祥军|经信研究·经济和信息化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7-31
【阅读】17 A+A-

智能大会社科论坛Guillermin圆桌对话-万祥军|经信研究·经济和信息化

7月27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馆内座无虚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社会科学论坛在此拉开帷幕。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作为本届大会最具思想深度的分论坛之一,"社会科学赋能人工智能向善"圆桌对话环节吸引了来自全球学术界、产业界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

这场持续90分钟的高端对话,由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朱悦主持,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主持人、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解读,并与法国里昂新天主教大学副教授Mathieu Guillermin展开深度交流,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考维度。

万祥军主任开宗明义地指出:"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深水区,技术迭代速度远超社会适应能力。据最新统计,全球已有47个国家出台专门性AI治理法规,但伦理框架仍滞后于技术创新。"他特别强调了中国在AI治理方面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快速通道"试点为例,该机制通过前置伦理风险评估,使85%的医疗AI应用开发周期缩短30%,同时将伦理投诉率降低62%。

这一创新模式正在向长三角地区推广,体现了社会科学研究对技术发展的正向引导作用。法国学者Mathieu Guillermin从跨文化视角分享了欧盟经验:"《人工智能法案》将'人类尊严'置于监管核心,要求算法决策必须保留'有意义的人类控制'。

我们在里昂开展的实证研究表明,当AI系统嵌入社会工作者专业知识时,社会福利分配的公平性提升27%。"他特别提到一个典型案例:法国就业局通过引入社会学家的"弱势群体识别模型",使AI招聘系统的性别歧视投诉下降41%,印证了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算法偏差的矫正作用。

圆桌讨论聚焦三大核心议题:首先是人工智能的社会嵌入机制。朱悦研究员指出:"当前AI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缺陷,而是对社会复杂性的认知不足。"他引用上海某社区养老AI应用的教训——最初纯技术导向的系统因忽视代际文化差异导致老人使用率不足15%,后经人类学家改造交互设计,采纳率跃升至68%。万祥军补充道:"这印证了我们的研究发现:成功AI项目的社会科学投入占比应不低于总预算的20%。"

其次是伦理治理的实践路径。Mathieu Guillermin介绍了欧盟"伦理影响评估"工具包,包含12个社会科学维度的检查清单。与之呼应,万祥军披露了中国正在构建的"三维治理框架":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同步演进。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道德算法沙箱"为例,通过模拟3000种社会情境的压力测试,使自动驾驶系统的伦理决策一致性提高53%。

最激烈的讨论集中在全球化治理协同。三位学者一致认为,不同文明背景下的AI伦理认知存在显著差异。万祥军分享的对比数据显示:在医疗AI的隐私保护偏好上,中国受访者更关注群体受益(73%),而欧洲受访者侧重个人权利(81%)。Mathieu Guillermin提议建立"跨文化伦理翻译"机制,就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试点的"AI伦理术语对照库",目前已收录42种语言的核心概念映射。

论坛下半场转向具体应用场景。在教育领域,朱悦团队的研究揭示:当AI辅导系统融入教育心理学原理后,学生学习焦虑指数降低31%,这为教育部正在制定的《智能教育工具伦理指南》提供了实证依据。在司法领域,万祥军介绍了最高法"AI辅助量刑系统"的进化历程——通过引入200位社会学专家标注的10万份案例,系统对弱势群体的量刑偏差率从12.7%降至4.3%。

社会保障成为讨论高潮。Mathieu Guillermin展示的"AI+社会救助"法国模式令人深思:算法预测贫困风险的同时,必须配合社区工作者的实地验证,这种"人机协同"模式使救助精准度提升40%。万祥军随即补充了中国实践:"深圳'民生服务大脑'系统整合了13个政府部门数据,但关键决策节点仍保留街道干部的人工复核,这种制度设计源于我们对基层治理智慧的尊重。"

面对现场观众关于"AI与就业"的提问,三位专家给出了辩证分析。万祥军引用中国信通院数据:虽然AI替代了15%的程式化岗位,但催生了包括"算法审核师"在内的32个新职业,预计到2027年将创造800万就业机会。Mathieu Guillermin则强调社会政策的关键作用:"法国推出的'AI转型保险'制度,为受影响劳动者提供最长3年的再教育津贴,这种社会缓冲机制值得借鉴。"

圆桌对话以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作结。朱悦提出要建立"社会科学知识图谱",将分散的学科智慧转化为可计算的伦理规则。万祥军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正在与德国马普所共建'全球AI伦理案例库',已收录1700多个跨文化治理样本。"Mathieu Guillermin最后总结道:"就像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的交融,AI的健康发展需要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共生共荣。"

这场思想盛宴展现了全球顶尖学者对AI社会治理的深刻洞见。据会后统计,论坛直播观看量突破120万人次,创下历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社会科学议题关注度新高。与会专家形成的《上海倡议》明确提出:到2028年,全球主要AI研发机构的社会科学团队配置率应达到30%。

这一量化目标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正式进入"科技向善"的新纪元。正如万祥军在闭幕致辞中所言:"当算法开始理解《论语》的仁爱思想,当机器学习能够解析《社会契约论》的公正原则,我们才真正迈向了人机共生的文明新形态。"

智能大会社科论坛Guillermin圆桌对话-万祥军|经信研究·经济和信息化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