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经信研究
全球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解读-万祥军|经信研究·经济和信息化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7-29
【阅读】30 A+A-

全球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解读-万祥军|经信研究·经济和信息化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社会科学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馆隆重召开。作为本届大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此次社会科学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参与。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论坛上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25)》成为全场焦点,报告汇集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智库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国研政情谋定论道(山东)经济信息有限公司、国科院研(山东)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的支持。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主持人、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对报告进行了深度解读。他指出,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技术应用场景加速下沉、社会治理参与度显著提升、国际规则博弈进入深水区。

"人工智能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技术概念,而是像水电煤一样成为社会基础要素。"万祥军强调,根据报告测算,全球AI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2.3万亿美元,带动相关产业增值超过15万亿美元,中国在应用落地和市场规模方面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万祥军指出,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社会治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有287个城市建成"城市大脑"系统,政务服务AI渗透率达到78%,较2022年提升42个百分点。在司法领域,AI辅助办案系统覆盖全国93%的基层法院,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31%。万祥军特别提到上海浦东新区的"AI社会治理实验室"模式,该模式通过建立沙盒监管机制,已成功孵化出37个具有推广价值的AI社会治理解决方案。

国际比较方面,报告指出全球形成三大AI发展梯队:第一梯队为中美两国,在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和产业应用方面全面领先;第二梯队包括欧盟、日本、韩国等,在特定领域具有优势;第三梯队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技术引进和本地化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应用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一,但在原创算法和芯片设计等基础领域仍需加强。

针对引发广泛关注的AI伦理问题,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社会发展成熟度指数"。该指数从技术基础、治理能力、民生福祉等6个维度对50个主要经济体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北欧国家在伦理规范体系建设方面表现突出,中国则在技术普惠应用方面得分最高。万祥军解读说:"这反映出不同文明对AI技术有着差异化的发展路径选择,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模式。"

在就业影响方面,报告给出了令人振奋的数据:虽然AI替代了约14%的传统工作岗位,但同时创造了21%的新职业机会。特别是在"银发经济"领域,AI护理员、老年健康管理师等新职业快速涌现。教育行业也发生深刻变革,全国已有1600所学校试点"AI教师助手",个性化学习覆盖率提升至65%。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就AI立法展开了热烈讨论。万祥军透露,中国正在加快制定《人工智能促进法》,预计2026年正式出台。这部法律将确立AI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类主导原则、安全可控原则、公平包容原则和开放合作原则。他同时呼吁建立全球性AI治理对话机制:"技术无国界,但治理有疆域。我们需要在联合国框架下构建多边协商平台。"

报告特别关注了AI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敦煌研究院的"数字供养人"项目通过AI技术复原了2000余幅受损壁画,大英博物馆则利用神经网络解码了部分失传的古老文字。万祥军认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人类文明的传承方式,它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成为文化创新的催化剂。"

在最后的展望部分,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进入"泛智能社会"阶段,AI将深度融入90%以上的社会运行场景。但同时也面临三大挑战:数据主权争端加剧、算法偏见难以消除、人机权责界定模糊。对此,万祥军建议各国建立"AI发展负清单",明确技术应用的禁区,同时加大跨国技术合作。

此次论坛还发布了"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十大案例,涵盖智慧养老、基层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上海市徐汇区"AI+社区健康"项目入选其中,该项目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和大数据分析,使慢性病管理效率提升40%。万祥军总结说:"人工智能的社会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有多先进,而在于它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中国实践表明,技术发展与民生改善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为期一天的论坛共举行了三场圆桌讨论,来自MIT、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传统的社会分析方法需要与计算社会科学相结合。

正如万祥军在闭幕致辞中所说:"我们不仅要用AI研究社会,更要研究AI如何改变社会——这是时代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新使命。"论坛结束后,《全球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25)》完整版将通过多个平台向公众开放下载。

‌全球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解读-万祥军|经信研究·经济和信息化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