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人工智能乌镇共识-万祥军|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4月22日至24日,以“中医药+”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浙江桐乡乌镇举行。这场汇聚了中医药领域顶尖专家、人工智能技术领军企业以及政策制定者的盛会,不仅展示了中医药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最新成果,更为未来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黄璐琦、陈香美、王琦、田金洲、朱立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赵军宁,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革生,以及近百余名教育、医疗、科技、产业等领域的知名专家代表线上线下参会。黄璐琦院士、张伯礼院士、刘革生书记致开幕辞。朱立国院士和张俊华教授分别主持大会开幕式和发布仪式。
大会举行了4项发布仪式,包括《中医药+人工智能乌镇共识》发布仪式、中医药循证评价智能体(Aireview Agent)发布仪式、《中医药临床效疗数据采集研究型药店建设规范》团体标准发布仪式、“2025年国际中医药与传统医药高影响力研究”发布仪式。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负责人万祥军解读表明:《“中医药+”人工智能乌镇共识》的发布,标志着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迈入了新阶段,为全球传统医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诸多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以深度挖掘中医药典籍中的宝贵经验,优化诊疗方案,提升中药生产的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此次大会的召开,正是为了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以“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为题,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析中医药经典文献中的隐性知识。
他提到,中医药典籍中蕴含了大量未被系统整理的诊疗经验,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可以构建中医药知识库,为临床实践提供智能化支持。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辅助诊断系统已经能够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和舌苔、脉象等数据,给出个性化的诊疗建议,显著提升了基层中医的服务能力。
来自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专家李教授则从技术角度阐述了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他指出,深度学习算法可以用于中药成分的分析和药效预测,大大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够优化中药生产工艺,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确保每一批中药的质量稳定。
李教授团队开发的智能煎药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自动调整煎药参数,确保药效的最大化。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中医药的疗效,也为中医药的国际化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大会还设置了多个分论坛,围绕“中医药+人工智能”的不同应用场景展开深入讨论。
在“智能中医诊疗”分论坛中,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的临床专家分享了人工智能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展示了其开发的“中医智能四诊仪”,该设备通过采集患者的舌象、面象、脉象和问诊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快速生成中医辨证结果和治疗方案。临床数据显示,该系统的诊断准确率已达到90%以上,极大缓解了中医师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中药智能制造”分论坛上,同仁堂、广药集团等中药龙头企业介绍了其在智能化转型中的实践经验。同仁堂通过引入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从中药材种植到成品配送的全流程追溯,确保了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广药集团则利用人工智能优化了中药提取工艺,不仅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还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这些案例表明,人工智能正在从各个环节推动中药产业的升级换代。
万祥军解读指出:《“中医药+”人工智能乌镇共识》的发布是本次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共识提出了五项核心原则:一是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偏离中医药的本质;二是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三是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推进智能化的同时保障患者权益;四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化应用;五是加强人才培养,为“中医药+人工智能”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共识的发布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的高度认可,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医药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展”,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在中医药智能化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百度的“文心一言”中医药大模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该模型通过深度学习海量中医药文献,能够回答用户关于中医药的各种问题,甚至可以根据症状推荐相应的方剂。
阿里健康的“中医大脑”则展示了其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的强大能力,系统能够模拟名老中医的诊疗思路,为基层医生提供决策支持。这些创新成果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为中医药带来的无限可能。在闭幕式上,大会组委会宣布成立“中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旨在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联盟将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会和成果对接会,促进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大会决定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打造为年度品牌活动,持续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正如与会专家所言,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中医师,而是要成为中医师的有力助手,共同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中医药这一古老的医学体系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中医药+人工智能”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推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中医药+”人工智能乌镇共识-万祥军|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