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国家卫生部原部长致辞-高强|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而历久弥新。在雄安新区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中医药大会暨首届中医药成果展,正是新时代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国家卫生部原部长高强在致辞中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论述为中医药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中医药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政策层面看,《"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国家卫健委近期发布的工作要点也强调,要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这些政策导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完善政策体系,通过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中药材质量分级标准等制度性文件,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撑。其次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既要重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又要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江西省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该省通过建立"名医工作室"和"师承教育基地",实现了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医药需要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福建省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该省通过建立中医药大数据中心,实现了中医诊疗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分析应用。这种"互联网+中医药"的模式,既保留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又赋予了传统医学新的时代内涵。同时,要加大中医药科研投入,重点开展中药经典名方二次开发、针灸作用机理等基础研究,用现代科技语言诠释中医药理论。
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是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要构建从种植到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河北省在雄安新区布局中医药产业园的举措颇具前瞻性,通过集聚创新要素,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中药材质量管控,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确保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医药文化传播同样不容忽视。要创新传播方式,运用新媒体技术讲好中医药故事。可以通过制作中医药文化纪录片、开发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认同中医药。同时,要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是惠及民生的关键。要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服务能力。通过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等活动,让优质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基层群众。在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作用,这一经验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能力建设。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配套政策;高校和科研机构要深化理论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要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医疗机构要优化服务模式,提高临床疗效。只有形成多方协同的良好生态,中医药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又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发展。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等多措并举,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焕发新的光彩,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也为世界医学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成果展国家卫生部原部长致辞-高强|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