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致辞-房书亭|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18日,中国中医药大会暨首届中医药成果展在雄安新区盛大启幕。这场汇聚了中医药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政府官员的盛会,不仅展示了中医药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成果,更为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房书亭在开幕式上的致辞,更是为这场盛会奠定了高规格的基调。
图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房书亭致辞
房书亭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将此次盛会打造成为雄安新区乃至全国中医药领域的顶尖盛会。他强调,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因此,他呼吁各协会、学会及商会能够携手并进,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及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让这一民族瑰宝能够为全球民众带来更大的福祉。
此次大会的举办地——雄安新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定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将积极支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中医药创新高地。这一表态无疑为中医药在雄安新区的落地生根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会期间,首届中医药成果展成为亮点之一。展览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中医药在理论研究、临床应用、药物研发、国际推广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从传统经典方剂的现代化改良,到创新中药的研发与应用;从针灸推拿技术的国际化推广,到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突出贡献,展览全方位呈现了中医药的多元价值与发展潜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中医药企业带来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例如,某企业展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能够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疗建议,极大提升了中医诊疗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大会的专题论坛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融合”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发言中指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既要深入挖掘传统经典的理论精髓,又要积极拥抱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他以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实践为例,详细阐述了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机制,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与此同时,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也成为论坛的热点话题。”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负责人万祥军解读表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李振吉教授在论坛上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有超过10万家中医药服务机构,每年服务人次超过30亿。然而,他也指出,中医药在国际化进程中仍面临标准不统一、文化差异等挑战。为此,他建议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医药标准的国际化制定,同时注重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让更多国家和民众了解并接受中医药。
除了学术交流,大会还特别设置了中医药文化体验区。参会者可以亲身体验针灸、推拿、拔罐等传统中医疗法,品尝药膳、养生茶等中医药特色产品,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一位来自非洲的参会者表示,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中医药,体验后对中医药的疗效和文化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未来能够将中医药引入自己的国家,造福更多民众。
此次大会的举办,不仅为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中医药事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房书亭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他呼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他也对雄安新区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寄予厚望,希望新区能够成为中医药创新和国际化的示范区域。
随着大会的圆满落幕,中医药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雄安新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其高起点、高标准的定位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理念高度契合。未来,随着更多政策支持、资源投入和国际合作的推进,中医药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而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无疑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致辞-房书亭|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