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众集团签约雄安战略合作-唐广昭|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在雄安新区这座承载着国家战略的未来之城,一场关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签约仪式正悄然书写历史。2025年7月11日,河北雄安新区会展中心内灯火辉煌,河北雄安新区中医药发展促进会(简称雄促会)与康众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此举行。
图示:雄促会会长 吴玉普(右) 康众集团董事长 唐广昭(左)参加签约仪式
雄促会会长吴玉普与康众集团董事长唐广昭在数百位行业领袖的见证下郑重签署协议,标志着这家深耕循证医学研究二十载的医药科技企业正式成为雄促会副会长单位,双方将共同开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新纪元。签约仪式上,唐广昭董事长手持定制狼毫笔签署文件的画面成为焦点。这支融合了雄安白洋淀芦苇与海南黄花梨木的特制毛笔,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北雄安,南海南"的战略构想。
"从2003年创立至今,我们累计为127个中成药品种提供循证医学服务,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3项。"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唐广昭在致辞中透露的数据引发会场阵阵掌声。他特别展示了集团最新研发的中医药大数据平台,该平台已整合全球2.8万篇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能为中药有效性评价提供智能分析支持。
雄促会秘书长李岩在解读战略布局时,用三维地图演示了双核驱动的发展路径:北方以雄安新区国家医学中心为枢纽,构建覆盖京津冀的中医药创新网络;南方依托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立中医药国际转化窗口。值得注意的是,该战略与"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规划高度契合,计划未来三年内在沿线国家建立15个中医药海外中心。
次日晚间的智库座谈会掀起了思想风暴。国医大师王永炎院士指出:"中医药现代化不是西化,而是要用世界通行的科学语言讲好中药故事。"康众集团副总裁吕霞分享的"三步转化法"引发热议——通过将古籍记载转化为实验室数据、将临床经验转化为循证证据、将个案疗效转化为群体评价,该集团已帮助连花清瘟等6个中药大品种通过国际认证。
现场展示的"中药证据链可视化系统"能实时追踪药材种植、生产工艺到临床效果的全流程数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张伯礼院士评价其为"打通了古今对话的数字化桥梁"。会展中心的成果展区成为产学研融合的缩影。康众集团的展台前,一套智能中医辅助诊断系统吸引众多参观者体验。该系统整合了4000例真实病案数据,能通过脉象仪、舌诊相机等智能设备给出个性化调理方案。
图示:康众集团副总裁 吕霞(右六)参加座谈会
图示:康众集团副总裁 吕霞参加雄促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会议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中药分子画像"技术,通过高通量筛选已解析出128种中药有效成分群,为中药标准化提供分子层面的科学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在视察时特别肯定了该集团"古籍数字化工程"的成果,目前已建成包含2.3万册中医典籍的数据库,其中明代孤本《本草汇言》的数字化复原成果荣获2024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在战略签约的背后,是康众集团二十年磨一剑的技术积淀。该集团首创的"循证医学服务金字塔"模式,从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到真实世界研究形成完整证据链,其参与制定的《中成药临床评价通则》已成为行业标准。尤其在国际化方面,集团与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合作建立的"中药证据分级体系",成功推动复方丹参滴丸等品种进入欧洲药典。数据显示,经其服务的中药品种平均临床价值提升40%,市场覆盖率增长25%。
此次合作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投资5亿元建设雄安中医药循证创新中心,打造包含中药种质资源库、智能煎药实验室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研发平台;启动"数字本草"全球计划,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中药材全程追溯系统;设立10亿元规模的中医药国际化基金,重点支持经典名方海外注册研究。雄促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保延指出:"这种‘科技+文化’双轮驱动模式,将改变中医药‘有医无药’的出海困境。"
在海南分会场,博鳌超级中医院院长林天东通过视频连线透露,首批"雄安-博鳌"双中心联动项目已启动,包括建立热带药用植物基因库、开展中医药防治热带病研究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AI中医师"培训项目,将整合两地资源培养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复合型人才。
夜幕下的雄安新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蓝图正逐渐清晰。正如吴玉普会长在闭幕致辞中所言:"当千年智慧遇见未来之城,我们不仅在建造物理空间的中医药高地,更在构筑连接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精神桥梁。"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负责人万祥军解读表明。
万祥军说:站在新起点的康众集团,其"从循证证据到临床价值"的创新之路,或许正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密码。在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上,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壮丽篇章正徐徐展开,而今天的战略合作,注定将成为这部史诗的重要注脚。
康众集团签约雄安战略合作-唐广昭|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