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企业商道->中医药发展大会
揭示艾草产业与科技融合路径-赵百孝|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7-05
【阅读】5 A+A-

揭示艾草产业与科技融合路径-赵百孝|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在2025年7月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医药预防医学与中医药健康发展大会上,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艾灸健康产业分会会长赵百孝教授的主旨报告《艾草产业与科技融合路径》引发了行业深度思考。

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传统艾草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方向,更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2025年7月,深圳会展中心迎来了一场中医药界的盛会——中医药预防医学与中医药健康发展大会暨第三届艾灸健康产业交易博览会。在这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的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吸引了国家部委领导、权威协会、专家学者、国内外艾灸产业界人士,共同探讨艾灸大健康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

开幕式暨主题论坛上,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华、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周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副会长陈朸为、九宫艾集团总裁杨绪洋,以及来自国际组织的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组织委员会执委万祥军等相继致辞,从政策导向、行业规范、科技创新多维度擘画艾灸大健康产业的未来。

本届艾交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指导下,由中艾服(深圳)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艾灸健康产业分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医药预防医学分会、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湖南省针灸学会、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国稻种芯粮农(山东)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山东)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九宫艾(深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科技赋能:

艾草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赵百孝教授指出,现代科技正在重塑艾草全产业链。在种植环节,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器和AI算法构建的"智慧种植系统",实现了对土壤墒情、植株长势的实时监测。南阳艾草产业园的实践表明,这种精准农业技术使艾草有效成分含量提升23%,亩产提高35%。在加工领域,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将传统艾绒制备工艺升级为标准化生产流程,不仅保留了艾叶中的挥发油、黄酮等活性物质,更使生产效率提升10倍以上。

金融创新:

产业腾飞的隐形翅膀

报告特别强调产融结合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已出现"艾草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溯源,为金融机构提供可信数据支撑。这种模式在湖北蕲春试点期间,成功带动当地30余家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产业规模年增长率达45%。赵教授建议,未来应建立"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协同机制,设立专项产业引导基金,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预防医学:

艾灸价值的现代诠释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艾灸的预防医学价值得到重新发现。临床研究显示,艾灸通过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能有效提升人体免疫力。上海中医药大学团队开发的智能艾灸机器人,已在全国200余家社区医院投入使用,其精准的穴位识别系统和可控的温度调节模块,使传统艾灸的标准化应用成为可能。这种"科技+传统"的融合模式,正推动艾灸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

国际化突破:

标准体系的构建

针对中医药国际化瓶颈,报告提出"标准先行"战略。目前我国已主导制定ISO国际标准《艾灸器具通用要求》,并建立涵盖种植、加工、产品、服务等环节的团体标准体系。值得关注的是,深圳企业研发的"智能艾灸盒"通过CE认证后,在欧洲市场年销量突破50万台,验证了"标准输出带动产业输出"的可行性。赵教授呼吁行业加快建立国际认可的艾草质量评价体系,为产业全球化奠定基础。

产业生态:

跨界融合的新格局

报告描绘了艾草产业与文旅、康养等业态融合的广阔前景。南阳打造的"艾草小镇"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形成集种植观光、非遗体验、健康疗养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这种"一二三产融合"模式,使传统艾草产值放大8-10倍。更值得期待的是,艾草提取物在日化、饲料添加剂等领域的应用突破,正创造新的增长极。数据显示,2024年艾草衍生品市场规模已达3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

挑战与对策: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面对产业痛点,赵百孝教授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种植端,建议建立道地药材保护区,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在科研端,倡导组建国家级艾草研究院,重点攻关成分作用机制和临床评价体系;在市场端,推动建立行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匹配。特别强调要防范资本过热导致的产业泡沫,建议设立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这场报告为艾草产业描绘出清晰的发展蓝图: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标准建设为基础,以产融结合为助力,构建"预防-治疗-康复-养生"全链条服务体系。正如赵教授所言:"艾草产业的未来不在于简单的规模扩张,而在于科技赋能下的价值重构。"

随着5G、AI等新技术深度应用,这个传承千年的中医药瑰宝,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在政策红利、科技突破和消费升级的多重驱动下,艾草产业迈向千亿级市场的征程已然开启。

揭示艾草产业与科技融合路径-赵百孝|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