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民间平凡人的艾灸方法-薛利民|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库中,艾灸疗法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三千年传承而不衰。2025年盛夏的深圳会展中心,一场以"守正创新·艾启未来"为主题的中医药盛会,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当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副会长薛利民站在演讲台上,向世界展示他独创的《一种有利于民间平凡人的艾灸方法》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不仅是对学术成果的认可,更是对"让中医瑰宝回归百姓生活"这一理念的集体共鸣。
2025年7月,深圳会展中心迎来了一场中医药界的盛会——中医药预防医学与中医药健康发展大会暨第三届艾灸健康产业交易博览会。在这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的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吸引了国家部委领导、权威协会、专家学者、国内外艾灸产业界人士,共同探讨艾灸大健康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
开幕式暨主题论坛上,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华、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周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服务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副会长陈朸为、九宫艾集团总裁杨绪洋,以及来自国际组织的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组织委员会执委万祥军等相继致辞,从政策导向、行业规范、科技创新多维度擘画艾灸大健康产业的未来。
本届艾交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指导下,由中艾服(深圳)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艾灸健康产业分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医药预防医学分会、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湖南省针灸学会、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国稻种芯粮农(山东)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山东)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九宫艾(深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化繁为简:
当古老智慧遇见现代需求
薛利民的艾灸创新之路始于二十年前的一次乡村义诊。在陕西榆林的一个贫困山村,他目睹了老农因腰椎病痛而无法劳作的全过程。"当时我用了传统灸法,需要精准取穴、严格控温,老人却说'我们庄稼人哪有功夫天天这么讲究'。
"这句话成为他研究简易艾灸法的原始动力。经过上千次临床实践,他提炼出的"三步灸疗法"彻底颠覆了传统认知:无需复杂穴位辨认,只需掌握"痛点灸""反射区灸""平衡灸"三个层次,配合特制艾灸盒,普通人也能达到专业医师七成的疗效。
这种革新并非对传统的背离。在大会技术展示区,薛利民向参观者演示了改良艾灸盒的使用:采用秦岭无污染艾绒制作的灸条,嵌入可调节温度的陶瓷灸头,配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固定带,即便在劳作间隙也能安全施灸。德国自然疗法协会主席汉斯·穆勒体验后惊叹:"这解决了西方人学习中医的最大障碍——穴位定位的复杂性。"
数据说话:
简易艾灸的现代验证
在循证医学成为主流的今天,薛利民团队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他们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的万人对照实验显示,使用简化灸法的慢性疼痛患者,三个月有效率达到82.3%,与传统灸法组相差不足5个百分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自主施灸的依从性提升近三倍。"这意味着疗法真正走进了生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在主题报告中特别指出,"将专业医疗行为转化为健康生活方式,正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核心命题。"
这种转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样惊人。据中国艾草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家用艾灸器械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其中简易型产品占比达67%。在博览会签约仪式上,一款基于薛利民理论开发的智能艾灸仪,单日就获得东南亚客商3.8亿元的订单。"我们看中的不仅是产品,更是这套让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体系。"马来西亚中医师公会会长拿督李祖祥如是说。
普惠医疗:
一根艾条里的民生温度
在大会的"艾灸惠民"分论坛上,青海省湟中县的村医马秀兰播放了一段视频:牧区妇女们边捻羊毛边用便携灸盒调理关节,孩子们在课间互相为对方做保健灸。这个由薛利民团队培训的"家庭灸疗师"项目,已在全国17个欠发达县域落地,累计培训5.6万名基层健康指导员。"我们测算过,一个家庭掌握简易灸法,年均减少医药支出约2400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的这组数据,揭示出中医药在普惠医疗中的独特价值。
这种普惠性正在突破国界。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表展示的"中非艾草种植计划"显示,埃塞俄比亚试种的30公顷艾草,不仅解决了当地简易灸法的原料需求,更带动2000户家庭脱贫。薛利民在技术输出时特别强调:"要教会他们用当地陶土制作灸具,用棕榈叶编织固定带,智慧应该生长在本土文化的土壤里。"
守正创新:
传统医学的当代启示
当博览会临近尾声时,一场关于"艾灸标准化"的辩论悄然升温。有学者担忧简化疗法会稀释中医精髓,薛利民用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记载回应:"艾灸之用,贵在通调,不在繁复。"他展示的清代灸疗铜人图谱清晰标注着"常灸三穴,可安五脏",证明化繁为简本就是中医的传统智慧。
这场辩论没有输赢,却催生了《民间艾灸技术规范》的立项。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当3000名参会者离场时,每个人的资料袋里都放着一套简易灸具和操作图谱。正如大会闭幕式上播放的主题片所言:"让青铜器走进博物馆,让艾灸走进厨房——这才是对传统最好的致敬。"
夜幕下的深圳湾,艾草的清香仍未散去。从会展中心延伸出的,是一条古老医学与现代生活交融的新路:在这里,专业与通俗不再对立,传统与创新相得益彰,而连接这一切的,是那位始终坚信"大医之道,始于庖厨"的践行者,和他手中那团温暖了千家万户的艾火。
有利于民间平凡人的艾灸方法-薛利民|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