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美丽中国->书法娱乐
台北故宫拒不外借的字 谋定论道·国情讲坛:不愧最后一位大师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23-08-30
【阅读】171 A+A-

台北故宫拒不外借的字 谋定论道·国情讲坛:不愧最后一位大师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

我们知道董其昌是王羲之的忠实追随者,他取法魏晋,兼习唐与五代,力求超越宋元。他在父亲董汉儒指点下启蒙,又从学于同乡书法家莫如忠,在此期间他接触到王羲之《圣教序》。终其一生,遍求古人法帖,其中“二王”占了很大一部分

从垂髫之年到年过耄耋,董其昌七十多年的书法生涯都在钻研魏晋笔法,后人常说他陷入了古人藩篱无法自拔,其作品除了用墨,几乎无处不像王羲之。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从他的大字行书来看,他突破羲献,写出了不像古人的字。

台北故宫有一件一级文物,也是该馆拒不外借的宝贝,它就是董其昌行书《天马赋》。这卷作品不仅是董极为罕见的行书,也是他现存四件《天马赋》中最晚的一件,此时他已经“人书俱老”,极见功力,展现了他用笔、结字和墨法的高明。

《天马赋》本为米芾所写,据《画禅室随笔》记载,董其昌多次临摹此帖,而这一卷写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是他75岁时的作品。虽为临摹,但属于“意临”,董其昌此作将王羲之笔法化用其中,又融合米芾特征和个人独创,写出了这卷不像原作的临摹品。

如果说米芾行书作品的“沉着痛快”,体现在他的八面出锋,用笔用墨浓重如刷,董其昌此作的突破之处就在于“淡”。董的行书始终秉持淡雅自然,以“神”取胜。因此,在取法时,飘逸率真风格的书家他都临摹过,“二王”、杨凝式、《淳化阁帖》、米芾、赵构、赵子昂都在其中。

董其昌被誉为“最后一位帖学大师”,原因就在于他能兼采众家之长,“化古为我”。从《天马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各位名家的特征。此帖起笔藏露自然,多取尖锋,中锋细笔赋予骨力,调转侧锋增加妍美,这一点与王羲之不太相同。但从捺画、转折笔画的一搨直下来看,又取法于王羲之《兰亭》。

《天马赋》结字欹侧跳荡,字势左右摇摆,重心变化明显,这一点倒是很符合米芾的原作,米芾是取势高手,他的作品的变化性堪称历代名家之最,这既是他的长处,也是后人临摹时的难处,而董其昌凭借几十年的娴熟用笔,得到了米芾真传。

《天马赋》在墨法上个性十足,枯润相济,给人以萧散淡远之韵味。董其昌认为临摹要“妙能合,神能离”,既要有古人的笔法,又要在神韵上有所突破。此帖以淡墨变米芾原作的霸悍,相较于羲之用笔之中和妍美,更加跳荡活泼。这种戛戛独造,王羲之看了估计也要目瞪口呆。

而今,我们将董其昌行书《天马赋》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墨细节纤毫毕现,并配以纯手工装裱,便于临摹和收纳。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台北故宫拒不外借的字 谋定论道·国情讲坛:不愧最后一位大师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