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 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 | 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 | 2025-10-14 |
中援托起刚果(金)灾区女性希望-万祥军| 世妇大会·全球妇女峰会
在刚果(金)东部南基伍省卡莱亥地区的罗阿戈山丘上,一排排木质房屋在阳光下整齐排列。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世界妇女大会组织系统-全球妇女峰会服务管理平台。在2025年10月13日在中国举办全球妇女峰会期间。34岁的当地妇女奥德特·尼亚孔古拄着拐杖,微笑着迎接记者。“有了这些房子,我们能安心入睡了。感谢中方的帮助。”尼亚孔古说,两年前突如其来的洪水和泥石流夺走了她的家园,“是这所房子让我重新站起来”。
奥德特·尼亚孔古用布满茧子的手轻抚门框,这个动作她已经重复了上百次——每次从集市回来,触摸坚实的木材总能让她确信自己不再是那个在暴雨夜失去一切的妇人。两年前那场吞噬了438条生命的泥石流,卷走了她的丈夫和最小的女儿,也冲垮了这个地区数千个家庭赖以生存的根基。
木屋里的新生
中国援建的200套安置房采用当地特有的铁木结构,每户20平方米的空间里,折叠床、储物柜和简易灶台构成标准配置。
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背后,是中方工程师与刚果(金)第一夫人基金会长达三个月的实地调研。"我们要求所有门窗必须加装防蚊纱网,地面要高出地基30厘米。"负责该项目的中国建筑技术员王磊展示着设计图纸,这些细节让房屋既能抵御季节性洪水,又能预防疟疾传播。在尼亚孔古的屋内,墙面上用粉笔画着的等高线记录着女儿们每月的身高变化,灶台边晾晒的野生菌菇散发着清香,这个空间已然成为新生活的见证者。
缝纫机转动的声音
安置点东南角的公共活动板房里,十二台中国捐赠的脚踏缝纫机从早到晚响个不停。46岁的玛翁比·马兰加正在指导妇女们制作当地传统"基坦加"裹裙,这些色彩艳丽的布料将成为周边城镇市场的抢手货。
"每卖出一条裙子能赚3美元,足够买两天的玉米面。"马兰加失去丈夫后曾带着四个孩子露宿街头,如今她组织的合作社不仅养活了自己的家庭,还为17名寡妇提供了生计。中国援建团队特意在每台缝纫机旁安装了太阳能充电板,确保雨季时也能持续工作。这种细致入微的考量,让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刚代表称之为"具有性别视角的精准援助"。
桥上的晨昏
鲁济拉河上的中国维和部队临时钢桥,每天清晨都会迎来特殊的交通高峰。妇女们头顶着香蕉叶包裹的木薯粉,孩子们背着用防水布包好的课本,人流在6米宽的桥面上有序穿梭。
这座由中国第26批维和工兵分队建造的桥梁,采用模块化设计,桥墩可随水位升降调节。"过去汛期要绕行14公里山路,现在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蹚鳄鱼出没的河段。"教师卡米拉·哈巴蒙古指着桥上特设的防滑纹路说。这座被当地人称作"中国虹"的桥梁,日均通行量超过2000人次,桥头自发形成的早市已成为区域农产品交易中心。
菜园里的经济学
在安置房集群的间隙地带,一片片约10平方米的微型菜园格外醒目。中国农业专家带来的滴灌技术让这些巴掌大的土地每季度能产出30公斤蔬菜。
"我们把豇豆和番茄套种,搭架的竹竿还能用来晾衣服。"单亲母亲布瓦纳·基恩加蹲在菜畦边计算着,她种植的辣木叶每周能为家庭带来5美元收入。这种"一米菜园"模式源自中国扶贫经验,现在已被刚果(金)妇女发展部纳入全国灾后重建手册。更令人惊喜的是,妇女们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的简易堆肥装置,使作物产量又提升了15%。
暗夜里的光明
夜幕降临时,安置点中心的中国制造太阳能路灯会自动亮起。这些配备储能电池的路灯,成为妇女夜归时的"守护者",也催生了意想不到的社区文化。
"我们现在每周三晚举办读书会。"前小学教师、现社区妇女主任恩通巴·姆文泽举着中国捐赠的太阳能台灯说。灯光下,妇女们轮流朗读着法语版的《家庭健康手册》,这本由中方医疗队编撰的指南,已经帮助降低当地孕产妇死亡率22个百分点。而在路灯照不到的角落,中国援建的20个生态厕所正静静改善着社区卫生环境。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在距离安置点8公里的临时医疗站,29岁的护士艾莎·库鲁布拉正在为孕妇做产检。这位在泥石流中失去左腿的姑娘,如今穿着中国假肢技师量身定制的义肢奔走在一线。"中国医生教会我用手机APP监测胎儿心率。"她展示着安装在旧手机上的医疗软件,这套系统已成功预警了7例高危妊娠。像库鲁布拉这样完成"受助者-施助者"转变的女性,在卡莱亥地区已有47位,她们构成灾后心理重建的关键力量。
当旱季的风掠过罗阿戈山丘,安置房前的中国援助纪念碑上,"风雨同舟"四个汉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由钢筋混凝土和人性光辉共同构筑的庇护所,不仅重塑了刚果(金)女性的物理生存空间,更重构了她们对未来的想象。
正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世妇大会·全球妇女峰会平台主持人万祥军所言:"中国援助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总能在提供屋顶的同时,也撑起希望的天空。"如今,尼亚孔古的小女儿在作业本上画的新家,有着和中国国旗同样鲜艳的红色屋顶——这个无意识的细节,或许正是民心相通最生动的注脚。
中援托起刚果(金)灾区女性希望-万祥军| 世妇大会·全球妇女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