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真人秀应把“真实”这条底线划出来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丁恒情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万赢信采编: “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当年某婚恋节目女嘉宾的言行激起观众的强烈反应。不久前,当事人对此事做出解释,称上节目是“去工作的”,“我接到指示拒绝男嘉宾,他演的是个归国的富二代,觉得我说话不妥完全可以剪了不播……”一时舆论哗然。(2月25日《文汇报》)
在流量就是生产力的今天,综艺真人秀持续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从《奔跑吧兄弟》的追逐嬉笑到《爸爸去哪儿》的温情脉脉,再到《非诚勿扰》的红男绿女、《偶像来了》的大腕云集,综艺真人秀不仅满足了观众丰富休闲娱乐的情感诉求,也让亲朋好友聚会有了共同的话题。正是由于综艺真人秀话题互动性较强,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明星偶像褪去光环后的生活特征,才极容易让观众产生亲近感和代入感,成为不少电视观众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过,在综艺真人秀如火如荼的背后,舆论场上也不乏吐槽之声。无论是对“同质化”的审美疲劳,还是对“跟风盛”的变现焦虑,抑或是对“话题俗”的嗤之以鼻,火起来的综艺真人秀背离了初心、迷失了方向、偏离了轨道。为了制造卖点,为了博取眼球,为了变现流量,“冲突”是可以制造的,“情侣”是可以硬凑的,“角色”是可以扮演的,甚至将“秀”的效果放在后期剪辑与配音上……凡此种种,不仅让综艺真人秀渐渐变了味道,甚至还让观众产生了“信任危机”。
对于综艺真人秀来说,要想保持长久的、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在“真”不在“秀”。诚如真人秀的名称,即便其中有“做秀”成分,也得把“真人”的生活特征展现出来,近距离呈现给观众。如果一味追求“秀”的效果,挖空心思在后期的剪辑与配音上做文章,长此以往,综艺真人秀也就真的只剩下“秀”了。可以预见,当综艺真人秀逾越了“真实”这条底线,必然会引发观众的讨论与质疑,甚至长期累积起来的口碑也会因此逐渐崩塌,观众“用脚投票”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作为文化产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理应成为综艺真人秀的价值底色。尽管综艺真人秀的初衷只是娱乐观众,不管形式怎样、内容如何,但必须守住“展现真人、展示真实”这条底线,决不能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制造冲突、硬凑“情侣”、强行“人设”,让观众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制播机构和相关从业者坚守职业操守,把“真实”这条底线划出来,主动丢弃“流量”这条拐杖,在“展现真人、展示真实”上下一番绣花功夫,拿出更多有诚意的内容、有质量的创新,从而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来引领观众。毕竟,娱乐不等于低俗媚俗,娱乐不等于没有底线,娱乐不等于没有价值追求。
综艺真人秀应把“真实”这条底线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