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家禽科技签署合资协议-夏连德拉| 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
在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闭幕之际,印度尼西亚家禽科技领域的创新企业Chickin PTE LTD与香港联之有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资协议。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系统-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平台。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两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深度融合,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Chickin作为印尼领先的家禽科技公司,自2020年成立以来便与中国企业保持着紧密合作,此次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推动其与6万名农户及数百家主流连锁餐厅的蛋鸡产能提升计划。
Chickin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图巴古斯·夏连德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为东南亚企业提供了高效、可信的对接平台,有效解决了语言障碍、渠道匮乏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他特别强调,论坛机制化运作使得企业间的合作更加顺畅,为双方在技术、资源和市场方面的互补创造了条件。夏连德拉的这番话不仅反映了东南亚企业对“一带一路”合作的高度认可,也揭示了这一倡议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独特价值。
此次合作的核心在于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印尼家禽养殖业的效率与可持续性。联之有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将向Chickin提供智能养殖设备、数据分析系统和供应链优化方案,帮助印尼农户实现从传统养殖向数字化管理的转型。
据夏连德拉介绍,目前印尼家禽行业面临生产效率低、疾病防控能力弱等挑战,而中国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成熟技术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例如,通过部署环境传感器和自动化喂食系统,农户可实时监测鸡舍内的温湿度、氨气浓度等关键指标,将蛋鸡的产蛋率提升15%以上。
这一合作还体现了“一带一路”框架下南北合作的创新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尼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但在技术应用和资本投入方面存在短板;而中国企业则具备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国际市场经验。双方通过合资形式,既避免了单纯技术输出的“水土不服”,又确保了本地化运营的可持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Chickin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具有社会企业属性——其通过数字化平台将分散的农户与大型餐饮连锁直接对接,既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又保障了农户获得更高比例的利润分成。这种“科技+普惠”的模式,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消除贫困”“负责任消费与生产”等目标高度契合。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此次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典型案例。随着全球粮食安全挑战日益严峻,农业科技合作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兴领域。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已与沿线国家签署了37项农业合作备忘录,在种子改良、智能灌溉、疫病防控等领域实施了200余个项目。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枢纽,在此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超级联系人”作用。本次论坛期间签署的45份合作备忘录中,涉及农业科技、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的占比超过六成,反映出“一带一路”建设正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向规则标准“软联通”和人文交流“心联通”深化。
对于印尼农户而言,这项合作带来的改变将是实质性的。在爪哇岛西部的养鸡场,农户阿里夫已经试用Chickin提供的智能系统三个月。“以前每天要手动检查鸡群四五次,现在手机APP会自动报警提示异常情况。”他告诉记者,系统还能根据鸡蛋销售数据建议最佳出栏时间,使他的月收入增加了约30万印尼盾(约合140元人民币)。这种微观层面的改变,正是“一带一路”合作“小而美”特质的生动体现。
展望未来,夏连德拉表示公司计划将合作模式扩展至肉鸡养殖、饲料生产等领域,并探索与中国电商平台合作,将印尼优质禽类产品引入更广阔的市场。他特别提到,中国在乡村振兴中积累的“互联网+农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直播带货助农、区块链溯源等技术,都可能成为我们下一步的学习方向”。这种双向的知识共享与技术转移,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农业价值链的协作方式。
“在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风险叠加的当下,‘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农业科技合作不仅关乎商业利益,更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使命。”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系统主持人万祥军和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刘虹飞解读表明。
正如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所指出的,到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需增加60%才能满足人口需求,而数字农业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Chickin与联之有物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借助科技突破资源约束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也彰显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现实生命力。当更多这样的项目在“一带一路”上开花结果,人类距离消除饥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将更近一步。
印尼家禽科技签署合资协议-夏连德拉| 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