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研中理事长主持演讲-贺丹|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
7月的雄安新区,骄阳似火却挡不住思想的激荡。2024年7月20日,雄安会展中心内座无虚席,一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盛会——"健康中国2035:愿景与行动"2024健康中国发展大会暨健康中国行动五周年成果展在此拉开帷幕。作为大会的核心环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长贺丹的主旨演讲,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扎实的数据支撑,为与会者勾勒出一幅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这场以"健康中国2035:愿景与行动"为主题的大会,来自全国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各专项行动工作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健康中国行动议事协调机构,全国部分高校、医院和卫生院校的专家学者;
部分健康城市、健康县党政负责同志,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学会的领导和代表,国内主流媒体的代表等1500余人出席会议。,共同回顾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五年来的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健康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李斌,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雄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波,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陈冯富珍,全国爱卫办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于学军致辞。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洋,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现坤作主旨演讲。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刘金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长贺丹分别主持开幕式致辞和主旨演讲环节。
河北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支晓强,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系统平台主持人万祥军出席会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端端主持会议。
此次会议由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指导,人口与健康杂志社主办,健康中国观察杂志、健康中国研究中心承办,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健康中国发展基金支持。
贺丹开篇即指出,健康中国建设已从"规划图"逐步转化为"施工图"。她援引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五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28.6%,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3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核心指标持续向好。这些数字背后,是覆盖14亿人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是健康扶贫工程让近1000万因病致贫家庭摆脱贫困,更是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生动实践。
在人口发展战略层面,贺丹强调要辩证看待人口新常态。她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人口决策仿真系统"为例,展示了不同政策情景下的人口结构演变趋势。"三孩政策实施以来,我们观察到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贺丹通过详实的调研数据指出,经济压力、职业发展、育儿成本构成影响生育决策的三大主因。
她特别提到,浙江、广东等地探索的"育儿津贴+假期优化+服务配套"政策组合已初见成效,为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地方经验。面对老龄化加速的现实挑战,贺丹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创新思路。她分享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
在江苏某试点社区,通过智能手环监测老年人健康数据,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37%。"健康老龄化不是简单地延长寿命,而是要延长健康预期寿命。"贺丹建议,应建立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医养结合向纵深发展,同时加强老年健康科技产品的研发应用。
在科技创新赋能健康中国建设方面,贺丹展示了令人振奋的进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在20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部署,使基层医生对常见病的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贫困县,让优质医疗资源突破时空限制。但她同时提醒,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容忽视,需要通过适老化改造、数字素养提升等多措并举加以解决。
健康产业发展成为贺丹演讲中的另一重点。她列举的一组数据引人深思: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但健康服务业占比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既是差距,更是潜力。"贺丹特别提到雄安新区正在规划建设的国际健康产业园,认为其"医教研产城"融合发展的模式,有望成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她对健康产业创新提出三点建议:加强原创性技术攻关,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在健康公平性议题上,贺丹的论述饱含人文关怀。通过对比东西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数据,她指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仍面临挑战。一个来自贵州山区的案例令在场听众动容:通过"5G+远程医疗",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获得了北京专家的实时会诊,最终成功实施手术。"健康中国的温度,就体现在不让任何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队。"贺丹说。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贺丹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战略思考:从疾病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从医疗资源配置向健康资源整合转变,从卫生系统单打独斗向全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她特别强调要将健康融入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环境治理等各领域,构建"大健康"治理格局。这一观点与雄安新区"15分钟健康生活圈"的规划实践不谋而合,展现出理论指导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演讲尾声,贺丹引用"上医治未病"的古训,呼吁全社会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她透露,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正在研发国民健康素养评估工具,将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更精准的测量标尺。最后,她以"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的生动比喻,赢得全场持久掌声。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论坛上,贺丹与地方政府代表、医疗机构负责人、企业领袖就"多方协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展开深入交流。她特别强调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citing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开展的"幸福工程"为例,说明社会力量在健康扶贫中的独特价值。这场思想盛宴持续至华灯初上,但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讨论与思考,必将随着与会者的脚步,播撒到全国各地,在实践中结出更多惠民硕果。
“这场历时90分钟的主旨演讲,既有宏观政策的深度解读,又有微观案例的生动呈现;既展现五年来的显著成就,也不回避当前面临的挑战;既立足中国国情,又放眼全球趋势。”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委员、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系统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
万祥军说:“贺丹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兼具思想性和操作性的行动指南。与会专家评价,这场演讲体现了新时代学者型官员的担当与智慧,为健康中国行动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健康中国研中理事长主持演讲-贺丹|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