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国卫健委
健康中国行动年报2024解读-万祥军|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4 A+A-

健康中国行动年报2024解读-万祥军|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

健康中国建设五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在2024健康中国发展大会上得到全面呈现。7月20日,以"健康中国2035:愿景与行动"为主题的盛会于雄安会展中心隆重召开,这场集结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代表的会议,不仅是对过去五年工作的系统总结,更是迈向2035年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里程碑。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平台。会上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年度报告(2024)》以详实数据展现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历史性变革,标志着"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型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报告显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已形成强大合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等32个部门建立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五年来累计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87项,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政策体系。”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系统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

万祥军指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的落地实践,从城市规划中的健康社区建设,到教育体系里的健康教育课程,再到食品安全标准的全面提升,健康考量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这种跨部门协同治理模式,使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提升速度明显加快,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3岁,较2019年提高1.2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核心指标持续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在疾病防控领域,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已覆盖全国95%的县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5%和72%。通过推进医防融合,建立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工作机制,重点慢性病早诊早治率显著提升。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急性心梗患者的门球时间(从入院到血管开通)中位数缩短至65分钟,较五年前提升近40%。传染病防控体系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预警响应时间缩短50%,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8%以上,为应对各类公共卫生风险筑起坚实防线。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亮丽名片。"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累计覆盖超过10亿人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9年的19.17%提升至2024年的29.5%。中小学校"健康食堂"建设率达82%,工作场所工间操制度实施率突破70%。

体育总局数据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9.8%,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这些变化背后是健康促进网络的不断完善——全国已建立健康社区、健康村镇等健康细胞工程示范点25万余个,培育家庭健康指导员320万名,形成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健康服务网络。

医疗服务质量与可及性的双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完善,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4%,800多个县市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贫困县,三级医院平均日间手术占比达18.7%,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改善。

中医药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9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在3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中推广应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累计节约医疗费用超2000亿元,创新药审批速度加快50%,让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好药。

健康扶贫工程为全面小康筑牢健康基石。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800亿元,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因病致贫返贫户从2019年的近200万户下降到2024年的不足5万户。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空白点"全面消除,远程医疗实现贫困县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平均提升15个百分点。

针对重点疾病实施的专项救治政策,使近千万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专项救治成功率超过95%。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贫困人口的健康命运,更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健康保障。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2024年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社会办医机构数量增长45%,提供约20%的医疗服务量。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商业健康保险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互联网医疗年服务量突破30亿人次。"健康+"多业态融合趋势明显,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健康食品等跨界产品服务层出不穷。雄安新区作为健康中国创新示范区,已吸引超过200家健康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展现了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

科技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增至52个,建成全球最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13.6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更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2万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应用,使基层医生诊断准确率提升30%。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的原研药获批数量五年增长3倍,国产HPV疫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等创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面对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挑战,我国科研人员创下核酸检测试剂从研发到上市仅用7天的"中国速度",疫苗研发始终保持全球第一方阵。

健康中国行动五周年成果展以沉浸式体验生动呈现这场健康革命。展览设置"政策引领""全民参与""服务提升""科技赋能""产业繁荣"五大板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基层医改场景,利用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健康指标变化,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健康中国建设的壮阔历程。

一组组对比数据尤为醒目: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至26.8%,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突破107万个,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3.2人——这些数字背后,是14亿中国人健康获得感的实实在在提升。

站在五周年的新起点,健康中国建设面临更高要求。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慢性病负担加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健康问题日益复杂,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的关联性不断增强。对此,《报告》提出未来重点任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强化健康影响因素控制,实施空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升级版;发展数字健康,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健康老龄化,建立覆盖城乡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

2024健康中国发展大会达成《雄安共识》,倡议全社会共同践行"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与会专家强调,实现"健康中国2035"目标需要持续创新体制机制,在健康公平性、服务质量、系统效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在会上指出:"健康中国建设是一场需要持之以恒的持久战,既要筑牢'顶天'的政策体系,又要夯实'立地'的基层网络,让健康福祉真正惠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这份五年答卷,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健康图景,更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健康中国行动年报2024解读-万祥军|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