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理论创新国医大师演讲-李佃贵|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7月5日,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办的2025年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济南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以“传承创新·提质增效”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学者以及公立中医医院管理者等500余人参会。大会聚焦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中医药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融合的新模式,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作为大会特邀嘉宾,围绕“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创新的原始动力”主题作主旨演讲。
本次大会以“从黄河文明到智慧中医,公立中医医院的传承与变革”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长陆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朱立国,国医大师李佃贵、王新陆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演讲,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这场以"从黄河文明到智慧中医,公立中医医院的传承与变革"为主题的高规格学术盛会,引了全国800余位中医药领域的精英共襄盛举,共同擘画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李佃贵教授在演讲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医药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理论基础,到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再到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每一次理论突破都推动了中医药学的跨越式发展。”他特别强调,在当代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理论创新仍然是引领临床实践、提升服务能力的核心驱动力。
李佃贵教授结合自身五十余年的临床与科研经验,系统阐述了浊毒理论的形成过程与临床应用价值。他指出,浊毒理论是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针对现代疾病谱变化提出的创新性理论体系。通过对3000余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长期观察研究,李佃贵团队发现“浊毒”是此类疾病的关键病机,并据此创立了“化浊解毒”治疗大法,临床有效率显著提升。
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更丰富了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在演讲中,李佃贵教授特别强调中医药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任何理论创新都必须经受临床实践的检验;
二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要在深入挖掘古籍精髓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三是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要善于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他举例说明,通过将现代内镜技术与传统中医望诊相结合,显著提高了脾胃病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针对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李佃贵教授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他认为,公立中医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理论创新-临床验证-标准制定-推广应用”的完整链条。首先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经典理论的现代阐释;其次要重视临床经验的系统总结,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转化为可推广的诊疗方案;最后要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制定科学规范的临床路径和疗效评价体系。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医院始终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的战略方向。近年来,医院以浊毒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脾胃病国家重点专科,研发了系列院内制剂,其中“化浊解毒”已获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批件。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理论创新对临床实践的引领作用。
大会还设置了“中医理论创新与专科建设”“中医药循证研究”“智慧中医医院建设”等分论坛。在“中医理论创新与专科建设”分论坛上,多位专家分享了基于临床实践的理论创新案例。例如,有专家报告了运用“络病理论”指导心血管疾病治疗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另有学者探讨了“阴阳平衡理论”在代谢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这些报告生动展现了中医药理论创新的旺盛生命力。
在数字化与中医药融合方面,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有专家指出,通过建立中医诊疗知识图谱,可以系统挖掘古籍中的隐性知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海量医案,能够发现新的证候规律和用药规律。这些新技术手段为中医药理论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支撑。
本次大会还特别关注了中医药人才培养问题。多位专家强调,理论创新关键在于人才,要着力培养既精通中医经典,又掌握现代科研方法的复合型人才。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在报告中介绍了该校“经典传承班”的培养模式,通过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临床能力突出的青年中医人才。
在闭幕式上,大会发布了《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济南共识》,提出要坚持理论创新引领、临床需求导向、科技支撑发展、人才驱动未来的基本原则。共识特别指出,要建立中医药理论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临床医师总结诊疗经验,形成特色学术思想;要加强中西医协同创新,在重大疾病防治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此次大会的召开,正值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理论研究和内涵阐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公立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必须在理论创新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只有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药智慧。
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通过深入交流和研讨,进一步凝聚了共识:理论创新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灵魂,是提升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医药工作者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理论创新,让古老的中医药学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作为大会的重要成果,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宣布将设立“中医药理论创新基金”,每年投入专项资金支持理论创新研究。同时,医院还将建立“名医工作室联盟”,整合全国名老中医资源,系统整理和挖掘各家学术思想,为中医药理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持。
“此次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医药理论创新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平台,也为公立中医医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要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共同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医药理论创新国医大师演讲-李佃贵|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