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致辞-记金锋|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7月的泉城济南,骄阳似火却挡不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澎湃热情。2025年7月5日,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办的2025年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济南隆重举行。这场汇聚全国中医药领域顶尖专家的盛会,不仅是对中医药传承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吹响了新时代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本次大会以“从黄河文明到智慧中医,公立中医医院的传承与变革”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长陆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朱立国,国医大师李佃贵、王新陆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演讲,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这场以"从黄河文明到智慧中医,公立中医医院的传承与变革"为主题的高规格学术盛会,引了全国800余位中医药领域的精英共襄盛举,共同擘画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金锋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报告,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向与会者生动呈现了这家有着66年历史的医院如何从单一诊疗机构蜕变为现代化医疗高地的壮阔历程。始建于1959年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历经几代人的接续奋斗,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东西两个院区、编制床位3200张,年门诊量突破300万人次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金锋特别提到,医院近年来打造的"六大中心"建设令人瞩目——中医经典病房、针灸全科化病房、中医外治中心、治未病中心、康复中心和中药临方加工中心,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在科技创新方面,该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重点专科24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8项,研发中药新药临床批件5项。这些数字背后,是医院坚持"临床问题导向、中医药特色鲜明"的科研思路,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时代机遇,金锋书记提出了建设"九个省中医"的宏伟蓝图:党建引领的"红色省中医"、中医药特色突出的"特色省中医"、医疗技术精湛的"精品省中医"、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创新省中医"、人才梯队完善的"英才省中医"、管理效能卓越的"效能省中医"、服务品质优良的"人文省中医"、智慧化程度高的"数字省中医"以及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开放省中医"。
这一系统化发展方略,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为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山东方案"。大会特别设置了"中医药传承创新"专题论坛,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深入交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贾新华教授分享的"基于经方理论的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构建"引起强烈反响。
该研究团队将《伤寒论》等经典理论与现代流行病学相结合,建立了"辨-防-治-康"全链条防治模式,在近年的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中取得显著成效。在"智慧中医院建设"平行论坛上,该院信息中心主任演示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令人耳目一新。
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百万份中医医案,已能实现常见病的辨证论治建议,并与医院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既保留了中医个体化诊疗特色,又大幅提升了临床效率。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全院80%的临床科室,年辅助诊疗超过50万人次。
人才培养始终是医院发展的核心议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新实施的"名医传承工作室+青年学者计划"双轮驱动模式,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医院现有全国名中医6人,岐黄学者3人,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32个,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45岁以下青年医师开展创新研究。这种"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了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医院打造的"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品牌独具匠心。其建设的全国首座医院内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年接待参观者超过10万人次;开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系列活动,累计惠及群众50余万人;制作的《本草中国》系列短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3亿次。这些创新实践,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
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参与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医联体建设方面也探索出特色路径。目前,医院牵头组建的中医医联体已覆盖全省16地市、86家医疗机构,通过"技术下沉、人才下沉、管理下沉",年均开展远程会诊8000余例,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2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
面向未来,金锋书记表示,医院将以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为目标,重点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中药新药研发、中医诊疗设备智能化等领域实现突破。同时深化与国际顶尖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医智慧"。
“本次大会还发布了《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济南共识》,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创新并举、医教研协同、防治康融合的发展理念,为全国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负责人万祥军研读表明。
万祥军说:“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中医药事业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黄金期,公立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服务的主力军,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守正创新中谱写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华彩篇章。”
盛夏的济南,大明湖畔柳浪闻莺,趵突泉边水涌若轮。这座有着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正见证着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勃勃生机。正如一位与会专家所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实践告诉我们,古老的中医药只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就一定能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绽放独特光彩,为护佑人类健康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致辞-记金锋|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