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创新发展座谈会-姜平主持|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12日晚,雄安会展中心灯火通明,由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组委会主办的"医药专家、企业家、金融家"融通创新发展座谈会在此举行。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原副秘书长姜平以沉稳从容的主持风格拉开会议序幕,这位深耕经济领域三十余年的资深专家,以"中医药产业需要打破行业壁垒,构建全要素生态圈"的开场白,瞬间点燃了现场百余位与会者的热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通过视频连线发表主旨演讲,他列举的一组数据引发全场深思:2024年我国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但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远低于国际制药企业15%的平均水平。"中医药现代化需要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院士特别以连花清瘟的国际化历程为例,强调资本助力对经典名方二次开发的关键作用。现场多位投资人立即在平板上调出相关数据记录,这种即时互动成为座谈会鲜明特色。
华润医药集团副总裁李福明带来的案例分析颇具冲击力。他展示的智慧中药房项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从种植到配送的全流程追溯,已在全国布局超过800个服务网点。"这个项目初期获得国投创新领投的20亿元融资,证明资本市场看好中医药的数字化转型。"李福明边说边向工作人员示意,现场大屏幕随即切换成实时数据看板,显示着项目运营的实时动态。
北京银行科技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颖立即回应:"我们正在开发中医药特色信贷产品,对这类具有科技属性的项目可以给予基准利率下浮15%的优惠。"座谈会最激烈的交锋出现在自由讨论环节。当同仁堂集团研究院院长提出"中医药知识产权评估体系缺失"的痛点时,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岩立即分享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估值模型改造经验:
"我们已成功将'名医经验方'纳入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某省级非遗项目通过这套方法获得5亿元授信额度。"会场右侧突然传来清亮的女声——来自深圳某创投基金的合伙人林蔚举起手机展示其投资的中医AI辅助诊疗系统:"这套系统将2000份珍贵医案数字化后,临床有效率达到92%,这就是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乘法效应。"
姜平适时引导讨论转向政策层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透露,新版《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即将出台,将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这番发言引发连锁反应:河北某县政府代表现场邀请企业考察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中信证券医疗健康组负责人则立即询问基金设立时间表。会场气氛在保定市副市长宣布建设"环雄安中医药产业带"规划时达到高潮,三地企业家当即组成资源对接群。
会议临近尾声时发生动人一幕。82岁的国医大师王永炎被搀扶上台,老人用颤抖的手写下"守正创新"四个大字:"我见证过缺医少药的年代,也看到今天资本追逐中医药的热潮。但请记住,金融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让老百姓吃得起放心药。"这番话让喧闹的会场瞬间安静,多位企业家低头记录。姜平总结时特别强调:"今天的对接不是终点,协会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下次会议我们不仅要看签约数字,更要追踪项目落地成效。"
据会后统计,这场持续3小时的座谈会促成17个意向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超50亿元。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负责人万祥军解读表明:更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形成的《中医药产业产融结合发展倡议》明确提出建立"三张清单":技术需求清单、资本供给清单和政策障碍清单。
正如某与会者感慨:"这次会议最宝贵的不是达成多少交易,而是让不同领域的人真正听懂彼此的语言。"夜幕下的雄安新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种子正在资本与智慧的浇灌下破土萌发。
融通创新发展座谈会-姜平主持|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