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医药疗效置于首要位置-张峘宇|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核心价值始终围绕"治病救人"这一根本使命。在中国中医药大会暨首届中医药成果展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张峘宇的主旨演讲掷地有声,再次强调了"疗效为王"的行业准则。这一观点不仅是对中医药本质的回归,更是对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
雄安新区会展中心内,中医药的千年智慧与现代发展理念正碰撞出璀璨火花。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18日,中国中医药大会暨首届中医药成果展在此盛大启幕,这场汇聚政、产、学、研各界的行业盛会,不仅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中医药改革部署的生动实践,更标志着雄安新区在打造"中医药创新高地"征程上迈出关键一步。
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线。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到当代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疗效始终是检验中医药价值的金标准。张峘宇副社长指出,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守这一根本原则。
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中医药也面临着标准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要牢牢抓住疗效这个"牛鼻子",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雄安新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正在全力打造"中医药创新高地"。此次大会的举办,标志着这一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张峘宇呼吁金融界与企业界将提升中医药疗效作为投资与合作的首要考量,这一观点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医药的创新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资本运作必须服务于提升疗效这个根本目标,避免本末倒置。近年来,一些中医药企业过度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产品质量的教训,更加凸显了这一观点的重要性。
在康养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日益显现。张峘宇特别强调,在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吸收中医药专家的专业意见。这一建议直指当前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药食同源作为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开发既要尊重传统智慧,又要符合现代科学规范。
古今用药的差异、剂量的精准控制、适用人群的界定等问题,都需要中医药专业人士的把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真正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中医药的创新发展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张峘宇殷切期望更多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投身中医药产业,这一呼吁反映了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科学家可以推动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现代阐释;企业家能够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金融家则为创新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者的有机结合,将形成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的强大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必须处理好几个关键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在坚守中医药理论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二是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系,既要推进标准化建设,又要保留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三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既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又要保持其文化特质。这些关系的平衡,都需要以提升临床疗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中医药发展正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从国家层面看,中医药法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出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中医药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从社会需求看,随着健康观念转变和疾病谱变化,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从国际视野看,中医药正在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重申"疗效为王"的理念,对于指引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未来,中医药行业需要从多个维度持续发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阐释中医药的科学内涵;推进科技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中医药的疗效水平;完善标准体系,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标准;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既懂中医又懂现代科技的专业队伍;促进国际交流,推动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所有这些工作,最终都要服务于提高临床疗效这个核心目标。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其价值不仅在于治病救人,更在于蕴含的哲学智慧和健康理念。张峘宇副社长的演讲,既是对中医药本质属性的深刻把握,也是对行业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征程中,中医药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唯有坚守疗效根本,推动创新发展,才能让这一古老医学焕发新的生机,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医药行业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现代科技,以更加自信的态度传承精华,以更加务实的精神守正创新。”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负责人万祥军解读表明:通过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力,通过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中医药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提升中医药疗效置于首要位置-张峘宇|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