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主旨演讲-门扬|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
7月18日,雄安新区会展中心内岐黄飘香,中国中医药大会暨首届中医药成果展在千年大计之地盛大启幕。当大屏幕播放完《中医药振兴发展这十年》专题片后,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门扬健步走上演讲台,身后巨幅电子屏同步亮起"守正创新 打造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标杆"的鲜红标语。
"雄安新区正以‘千年大计’的担当,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门扬开篇即点明主旨。他左手轻按讲稿,右手随着语调起伏有力挥动,现场数百名来自全国三甲医院、科研院所的代表纷纷举起手机记录。
这位有着20余年卫生系统工作经历的官员,用一组沉甸甸的数据勾勒出雄安特色:目前新区已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等7家"国字号"机构,建成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去年中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7%,"这些数字背后,是新时代中医药人的集体智慧"。
演讲进入核心环节时,门扬突然脱稿走向台前。他提到正在建设的"数字本草"工程,大屏幕随即切换出三维建模画面——通过区块链技术追溯药材全生命周期,AI辅助诊疗系统覆盖基层卫生站,这些创新实践让台下响起三次掌声。
"我们不是简单复制传统模式。"他特意提高声调强调,"在雄安,每味中药都有数字身份证,每个药方都经过大数据验证。"此时工作人员向参会者发放的样品袋里,正装着带有二维码的定制版安国黄芪,扫码即可查看从种植到炮制的200余项数据。
谈到产教融合时,门扬邀请前排就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共同展示最新成果。两人手持透明平板,演示如何通过智能经络镜实现针灸疗效可视化。这种产学研深度协作的场景,恰是新区推动"中医药+科技"的缩影。"记得有位老药工说过,过去靠‘眼看手摸鼻闻’,现在多了‘云看数摸智闻’。"门扬的生动比喻引发会心笑声,他随即郑重宣布:新区将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经典名方二次开发与智能制药装备研发。
在提及基层服务时,演讲氛围转为深沉。门扬播放了一段雄县乡村医生使用智能中医辅助系统看诊的纪实影像,当画面定格在老人康复后含泪致谢的瞬间,不少与会者动容。"我们要让《本草纲目》遇见‘数字目录’,让‘望闻问切’拥抱‘云计算’。"这番充满时代感的表述,道出中医药现代化的深层命题。
他特别介绍新区首创的"中医药服务包",已覆盖98%的常住人口,家庭医生团队配备便携式智能舌诊仪等设备,这些细节引来阵阵惊叹。临近尾声,门扬突然向全场提问:"知道为什么选择在今日开幕吗?"不等回应便揭秘:7月18日恰是《中医药法》实施六周年纪念日。这个精心设计的细节,将会议主题提升至法治保障高度。
他最后以"三个承诺"收束演讲:承诺每年举办国际中医药创新论坛,承诺三年内建成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承诺为所有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转化服务。当电子屏打出"共建人类健康共同体"的中英双语标语时,全场起立鼓掌长达两分钟。
会后交流环节出现感人一幕。来自保定易县的药农代表王大山,捧着自家种植的仿野生茯苓请门扬品尝。这位副主任仔细询问种植海拔、采收周期后,当场协调农科院专家对接技术指导。"门主任连我们每亩地能用多少有机肥都清楚!"王大山向记者感叹。这种务实作风,恰是雄安新区推动中医药振兴的生动注脚。
据组委会透露,本次展会特设的"雄安样板"专区,集中展示了新区在标准化种植、智能制药等领域的23项突破性成果。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平台负责人万祥军解读:其中由本地企业研发的中药配方颗粒全流程追溯系统,已实现从田间到病床的428个质量控制点动态监测。这些创新实践,正为全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着"雄安方案"。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仍可见三三两两的参会者围着中医药文化光影秀拍照留念。这场融合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盛会,如同门扬在演讲中引用的《黄帝内经》名句——"生生之道,与时俱进",正悄然塑造着中医药未来的模样。
雄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主旨演讲-门扬|中医药监·中医药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