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举办-万祥军| 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网 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万赢信采编:
12月26-2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医药法》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践行大健康医药产业,倡导健康中国智慧城市主题峰会精神,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医药发展,在《中医药法》通过一周年之际,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在深圳圆满举办,携手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本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等八大机构联合主办,由民革中央、民盟中央、民建中央、民进中央、九三学社中央、致公党中央、台盟中央等民主党派中央社会服务部协办。
民盟国情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药报、多所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国家大健康医药产业委员会等作为支持单位,深圳铁牛道医养生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福建国养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西粤南药市场管理有限公司、2030健康医学研究院作为承办单位。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常文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何丕洁,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华,卫生部原副部长何界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边振甲,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原信息中心主任、国家大健康医药产业委员会主任万祥军,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会长吴刚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大会。
出席大会的还有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副会长王恩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杜汝波,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屠呦呦团队、欧盟健康产业联盟主席布莱恩;
以张伯礼为代表的院士钟世镇、陈凯先等十余名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农工党中央原副主席张大宁,以王琦、刘敏如为代表的国医大师吕景山 、国医大师唐祖宣、国医大师禤国维等十余名国医大师。以国学泰斗、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楼宇烈为代表的十余名社会知名人士,以及各中医药大学校长、各医药集团企业家等代表出席。
大会以“ 传承创新、文化引领、产业驱动、科学发展”为主题,是目前全国权威性最强,规格最高、参与范围最广的中医药领域的盛会,是中医药界与社会各界共同携手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一次盛举。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刘峻杰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并向大家详细解读了大会的初心、宗旨和定位。大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致辞中提出:“本届大会抓住了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就如何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集思广益,为广大杏林同仁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必将对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何丕洁、主办单位代表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会长吴刚,协办单位代表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徐国权,支持单位代表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常巨平、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也在大会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大会邀请了医药界诺贝尔获奖者、院士、国医大师、大学校长围绕“中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和传统文化”、“中医药立法进展”等主题开展专题报告。
大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为大会亲自撰写了主旨讲话稿,并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常文光代为宣读。许嘉璐在题为“寻根究底 展望未来”的讲话中指出:“现在,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医的时代到来了。国家兴则文化兴,文化兴则中医兴。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中医,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全面小康社会对健康和康复有着前所未有的迫切,现在的确是中国医道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许嘉璐在讲到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时,特别指出:“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迄今为止中医药界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搭建的高端平台,充分体现了广大社会对中医药的高度关注与参与,是一次崭新的机制探索,必将对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作为我国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将充分发挥特区优势,以中医药协调创新为主题,积极聚焦整体创新、市场驱动、产业融合,努力推动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发展。” 万祥军主旨演讲中表明,倡导健康中国智慧城市主题峰会精神的中医药文化大会是中医界与各界一次跨界的大会,是全面推动中医药及相关产业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施中医药品牌战略,通过广泛代表社会凝聚力的这一平台建立一种推动民族品牌发展的机制,为中医药民族品牌的建设插上翅膀,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万祥军说:“大会以新的战略高度、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思维深入探讨中医药事业与产业的传承发展、创新驱动、管理体制、发展路径、政策措施、走出国门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本次大会还发起成立了“中医药文化与产业共同体”。
深圳市卫计委副主任常巨平表示,深圳市卫计委认真贯彻十八大、十九大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推动服务供给侧改革,拓展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在中医药的管理机制创新、中医药标准化创新、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以及科研创新中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广东和华南中医药的高地,国际化中药强市。
为了表达与会各界对中华瑰宝——中医文化的崇敬之情,在庄重的气氛和古典音乐的背景下由国医大师唐祖宣咏颂了大会原创的《中医颂文》,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大会还发布了中医(药)文化大会宣言,倡导社会各界建立更加广泛的联合机制,共同推动中医药发展,并通过大会搭建中医药事业“共同体”,为中医药事业的全面繁荣发展提供新思维、新机制、新活力,开创新局面。
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搭建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政商、跨国界的超链接崭新平台,联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此,大会请来了政府领导、诺奖得主、行业协会领导、国医大师、国学泰斗、著名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嘉宾,以“多边对话”的方式同台探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未来大计。
在刘峻杰的主持下,“多边对话”环节的嘉宾发言精彩纷呈,围绕“《中医药法》法律背景下中医药传承发展新模式及中医药文化如何再创辉煌”两大主题展开多元化思想与观点的互动碰撞,获得了在场参会者的阵阵掌声与一致好评,成为本次大会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中医药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传承发展中医药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可谓机遇空前。阿胶是中华文明和中医中药的瑰宝,也理应由全民族和全社会来传承、保护和分享。”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说。
在本次大会上,四川省浩福集团执行董事丛靖女士代表与会的一千多家中医药企业,以深厚的民族情感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我国中医药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未来企业在中医药文化传承领域扮演的角色发表了精彩的主题发言,获得与会领导、专家及企业同行的高度共鸣与认可。她表示,我们广大民营企业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民族担当。
丛靖董事在本次发言中针对目前中医药文献、技术、成果传承断代问题,以及体制外个性化名老中医传承教育认证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未来可从政策层面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学术传承与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发挥灵活的企业机制,创新中医药商业协作模式,开放优势病种点对面的社会资源配置。
在会上,丛靖董事呼吁在民营企业参与中医药文化传承事业方面应给予支持,并从政策上启动激励措施。大会组织了多场专题讲座和主题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医药文化与品牌影响力传播和民族品牌建设、中医医养结合助推健康产业升级、中医药文化与产业投融资、中医药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医药信息大数据应用、民间中医药特效疗法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徐光春、何界生,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国学泰斗楼宇烈,院士钟世镇、陈凯先,国医大师张大宁、吕景山、刘敏如、唐祖宣、禤国维、屠呦呦团队代表廖福龙、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副校长倪慰祖、国际知名养老专家施志明等领导、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做了极具战略高度和及其专业的主题报告,千人会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在大会上,江中集团董事长钟虹光认为:长期以来,中医药文化在助推中医药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被遗憾地低估了,中医药的文化软实力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对此,广州医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也深有同感,认为应当推动全行业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双轮驱动来实现中医药产业价值最大化。此外,国养集团董事长艾松如也提出了“以中医之道,养康健之身”的观点。
为了推动中医药民族品牌建设,大会向同仁堂、江中制药、广药集团、步长制药、东阿阿胶、康弘药业、广誉远、片仔癀、以岭药业、天士力等企业授予了“十大中医药民族品牌企业”称号,向广东省中医院、广安门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辽宁省中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安徽省中医院等医院授予了“十大中医药民族品牌医院”称号。
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举办-万祥军| 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