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经验交流
辛苦但快乐着 王伟正:为农民说话,为“三农”呐喊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7-01-09
【阅读】1102 A+A-

辛苦但快乐着  王伟正:为农民说话,为“三农”呐喊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王伟正广东梅州人,出生农村。2011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读书时因专业要求,常年行走在田野之中,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毕业后在农村报工作,与“三农”结下不解之缘。

入选理由

这是个厉害的箭手。他总能通过观察蛛丝马迹发现,或者利用猎犬找到理想猎物,并且总能选准最佳位置,瞄准猎物的要害部位满弓施箭。当记者两年,王伟正以一篇篇“李菊福”署名的调查报道在圈子里建立了地位,并且越来越让人刮目相看。

记者感言 

与会的多位学者批评道,一堆城里的人坐在一起讨论农村的事,而且不倾听来自农村的声音,试图按照城里人设计的思路去让农民搞建设,这样的发展仍然没有着眼于农村自身的发展,而是仍把农村当作城市繁荣的工具。看似关心农村,实际是一种思想殖民,是一种犯罪。 

2013 年底,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张志安老师到南方报业讲课,期间提到一点,大意就是说,目前宪法上仍号称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中国,工人和农民还能有多大的机会在媒体上发声?答案大家都清楚,工人和农民即使出现在媒体上,很多时候也是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在一些党报中,工人、农民时常也只是作为宣传官方政绩的工具而出现。 

而南方农村报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坚守“专门为农民说话,专业为‘三农’服务”的理念,长期坚持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和说农民的话,八九十年代,在南粤城乡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广东农民报(1994 年改称南方农村报),不看不知道,看过人人都说好”,鄙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南方农村报结缘。 

我来自梅州山区,直到今天,南方农村报在梅州地区的发行量仍遥遥领先其他任何一份报纸,是当地民众最喜欢订阅的报纸。我读小学的时候,家里就订阅了南方农村报,可以说,南方农村报是我认识的第一份报纸。小时候不一定看得懂新闻,更不知什么是舆论监督,但知道村里有很多人都订这份报纸。大学毕业的时候,从来没有媒体实习经历的我,对媒体也没有太多的了解,更没想过要找和能找到媒体工作。

但是,当看到南方报业来学校校园招聘的时候,居然有一个很熟悉的名字——南方农村报(之前我也并不知道南方农村报属于南方报业旗下的报纸)出现,让我感到很亲切。当时就抱着对这份报纸的特殊感情,以试一试的心态递交了简历,懵懵懂懂地就来到报社工作,眨眼间也有两年半时间。

辛苦但快乐着 

入职培训一个多月后马上投入工作,记得第一次出差就是只身一人去阳春市深山的一个小山村,从广州坐车4 个多小时到阳春城区,再从阳春转乘农村客运车,沿着惊险的盘山公路翻越几座高山,历经40 多公里后到达镇上,再换乘摩托车走七八公里才到村里。在这偏远山村,中午想找个饭店解决吃饭问题是不太可能的,幸好被热情的农民朋友收留,吃了两碗白粥,填饱了肚子。第一次出差的经历代表了在农村报工作的常态,几乎每次采访都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深入农村,聆听农民的述说,很多时候与农民成为了好朋友,南农也被一些同行称为“真正踏下心来走基层的报纸”。这些年全国都在开展“走转改”活动,在一次“走转改”的会议上,农村报的代表在发言中就打趣地“唱反调”,说我们走基层走了几十年了,应该多走高层路线。

农村报的记者常年奋战在最基层,尝遍各种艰难困苦。记得有一次在汕头,有一个村的干部背着村民,把集体的山违规建成上百座坟墓出售,并涉嫌谋取私利,村民一直举报当地政府在媒体曝光后假整改,并有专人在进山的必经之路上搭棚24 小时看守,严防村民和媒体进山,此前有4 家媒体在进山途中被围堵。我为了获取现场证据,凌晨3 点起床,从汕头出发,在当地农民的配合下,绕路到邻镇冒雨进山,经过2 个多小时跋涉,终于在凌晨五六点到了山边。

从上山必经之路上放置的干净的茶具、水桶、碗筷、灶台来看,那里确实常有人看守,幸好当晚守山人不在,才得以山上。去到山上,看到大型豪华坟墓一座接一座,占满整个山头。也看到政府所谓的“整改”就是在坟墓前摆上各种花盆,遮盖墓碑。从山上下来我找到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官员一开始还对我说:“早就整改好了,全部复绿了,前几天还上山察看过,没问题”。看到沉默的我,当地官员注意到我的鞋子和衣服都是泥巴,猜到我已经成功进山了。有官员好奇地问我,“不是说有人守山么,你怎么上去的?”在证据面前,当地区领导主动找到我,表示区政府非常重视,将进行专题整治。 

在农村报做记者虽然辛苦,但也快乐着。因为我们用自己的双脚走遍南粤大地,赢得读者的尊重和信任。在农村报工作两年,我走遍了广东21 个地级市,全省65 个县(市)也去过了50 多个。面对我们的读者农民,他们经常说的就是“没想到你们那么了解我们这里”,有些读者对农村报的评价是“至少没那么假”。工作至今两年多,从全省各地源源不断寄给我本人的信件和材料,已经堆成了高高的一摞,虽然不是所有材料都有价值,但我把大部分材料都小心保留着,因为这些都是读者对我们沉甸甸的信任。

舆论监督帮农民 

农村报虽然获得众多农民的信任,但在一些政府官员看来,农村报向来都“不听话”。因为在广阔的粤东西北地区,唯有南方农村报长期以来坚持做舆论监督,并且能在区域产生不小的影响。2013年,就是南方农村报多年来舆论监督的一个缩影。从春节过后,几乎每个月都有地方官员在农村报的报道中“倒下”,如揭阳27岁副县长、徐闻副县长、阳春市统战部副部长、紫金县教育局副局长、陆丰“坟爷”……无一不是由农村报率先报道而被处分的地方官员。南方报业老社长范以锦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发问,全国哪份报纸头版的舆论监督报道最多,答案是南方农村报。2013年,集团有领导也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报的防范已经超过了对南都的防范。 

我到农村报工作的两年多来,也一直坚持做好舆论监督的工作。2011年11月,我报道的佛山、广州、中山等地珠江流域河盗横行,过往船家苦不堪言的情况,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广东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特意前来向报社领导表达感谢。同时,省公安厅召集广州、佛山、肇庆等珠江流域的警方开展“整治珠江水域河道盗抢犯罪”专项打击行动。

2012年,陆丰一个村的村民多年来一直向当地政府举报村镇干部截留国家种粮补贴未果,我介入调查后,受到时任省委书记汪洋等3位省领导的批示,随后陆丰市纪委认定2个镇共11个村的种粮补贴发放存在严重违规问题,对两个镇分管农业的镇领导作出党纪处分,对11个村的支部书记、主任撤销党内职务并立案查处,对当地农信社主任给予撤职处分。 

2012年,一位素未谋面的农村读者向本人寄来一封信,信中说:“在没有火光和硝烟的战场上,你们在捍卫党的政策,为社会保持一片净土,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你们的报道使广大农民好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见到了希望。” 

2013年,中央实施八项规定,重点遏制群众长期深恶痛绝的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腐败问题。我在这一年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重点监督各地政府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春节刚过,在我的笔下,阳江30多名中小学校长公费旅游的新闻见诸报端,引起全国舆论强烈关注。阳江市纪委经过调查后认定此次活动实质是以考察学习为名,变相公款旅游的违纪行为,对阳江市教育局、阳江市教师校长培训中心等4名领导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责成阳江市教育局作出深刻检讨,此次外出活动所涉及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不予报销。这一案件随后被广东省纪委作为典型案件向全省通报。 

年中,本人报道了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领导率领50多名干部职工以党支部的名义分赴各地公款旅游,肇庆市委、市纪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指示,端州区纪委迅速介入调查,认定公款旅游属实,对三名街道领导作出停职处理,并由纪委、监察局进行党纪或政纪立案,作进一步调查处理,责成参与此次公款旅游的人员作出深刻检查,个人承担公款旅游的全部费用。岁末,一起由本人采写的韶关市仁化县一贫困村干部用征地款请党员干部出国旅游的新闻又刊登在农村报上,仁化县政府接连3次公开回应本报的报道,县纪委在报道当天进村调查,认为报道属实,对村支书作出停职处理,责令所有参加旅游人员3天内交清旅游费用。肇庆、韶关的这两起公款旅游事件,也被广东省纪委作为典型案件向全省通报。

期待“三农”改革新希望 

农村报数十年来一直在为农民说话,为“三农”呐喊,也正因此,农村报才在南粤大地,甚至在华南地区站稳了脚跟,并且逐渐枝繁叶茂。但放眼全国,“三农”的边缘弱势地位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南方农村报综合新闻部主任王宏旺几年前在其年度记者感言中说,“改革开放已30多年,中国的GDP如今高居世界第二。城市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的土布灰衫仍然触目皆是。在一些政府官员眼中,农民更多的时候是被看作政权稳定的根基,而非有权利发家致富的主体;在企业眼中,廉价的农村劳动力可以将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在市民眼中,低价的农产品可以保障自身的生活品质。” 

几年后的今天,这种状况依然未获根本改变。与此同时,正如张志安老师提出的问题那般,现在大部分的媒体受行业大环境及激烈的城市市场竞争等影响而无暇顾及广大的农村地区,或者由于”三农”自身的边缘地位,对媒体生存发展的经济贡献不大,导致大部分媒体不关心、不关注“三农”领域。很多时候,在粤东西北地区,一条线索,一个事件(爆炸性的事件除外),这周是农村报的独家新闻,一个月后还是农村报的独家新闻。虽然除了正常的新闻报道,媒体还有很多形式参与“三农”的改革和发展,但目前来看,媒体对“三农”领域的关注还是不那么多的。 

2014年初,受邀参加由主流媒体主办的有关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中如何找回失落的乡愁”的论坛,与会的多位学者批评道,一堆城里的人坐在一起讨论农村的事,而且不倾听来自农村的声音,试图按照城里人设计的思路去让农民搞建设,这样的发展仍然没有着眼于农村自身的发展,而是仍把农村当作城市繁荣的工具。看似关心农村,实际是一种思想殖民,是一种犯罪。 

虽然世人都知农业兴则基础强,农村荣则社会昌,农民富则国家盛的道理,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从农村改革开始,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时代。然而,农村从改革开放的发动机退化为如今的艰难辎重,曾几何时,“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境况迫使我们不得不作出一些改变。可喜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三农”改革的新号角,燃起了亿万农民的新希望。但“三农”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改革,传递希望,为“三农”的改革和发展鼓与呼。(作者系南方农村报记者)

代表作品 

作品名称:河盗横行珠江 船家苦不堪言 

刊载媒体:南方农村报

发表时间:2011年11月8日 

作品影响:中央领导批示,广东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特意前来向报社领导表达感谢。同时,省公安厅召集广州、佛山、肇庆等珠江流域的警方开展“整治珠江水域河道盗抢犯罪”专项打击行动。

名称:陆丰数十干部截留种粮补贴被查处 

刊载媒体:南方农村报 

发表时间:2012年8月11日 

作品影响:获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3位省领导的同时批示,随后陆丰市纪委认定2个镇共11个村的种粮补贴发放存在严重违规问题,对两个镇分管农业的镇领导作出党纪处分,对11个村的支部书记、主任撤销党内职务并立案查处,对当地农信社主任给予撤职处分。

围观伟正

云里雾里“伟大师” 

王宏旺 

王伟正,江湖人称“伟光正”,或者“伟大师”。“伟光正”好理解。至于“伟大师”从何而来,一般人不甚了了,本人也是无意之中窥得真相,今天冒着泄露天机的危险,借《南方传媒研究》一角,详述始末。 

话说某年某月某天,本人有幸与伟正一起参加会议,会后,一同在重庆半日走。进入4A级景区——湖广会馆后,抬头见百家姓祠堂,里面排队的人甚众,前头一位穿着汉服的中年人,在跟大家讲解命数。伟正挺胸阔步,走到中年人前,中年人照例发问:“哪一年的?”普通人都是回答诸如“83、76”这样的数字,伟正眼皮一挑,说:“乙丑。”中年人一听,知道来者不妙,生怕被砸场子,赶紧请伟正走人。 

难道……伟正是风水大师?为进一步试探,在歌乐山白公馆时,我问:“白驹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别墅?半山腰,行路难。”伟正神秘一笑,说:“它的风水不错,背靠着山,前面空旷,所谓前望后靠是也;山呈抱状,将白公馆半包住,又有瀑布,风生水起,非常好。美中不足的,就是山形不太蜿蜒,青龙状不够。” 

一番引子下来,伟正谈兴渐浓。他条分缕析,严肃地揭橥了赣州杨派风水与梅州罗盘派风水的差异;举案说法,生动地叙述了天命与人生起伏的关系;高屋建瓴,深刻阐明了新媒体兴起的背景下风水学派转型的问题;末了感慨一声,说老家兴宁有一个老华师毕业的,现在上阵父子兵,运用网络算命、看风水,一年收入百万。 

“伟大师”,以此得名,名不虚传! 

说起来,风水师给人家占一个穴,卜一个位,不过花费几分钟,即可收入数千乃至上万,记者写一篇稿,磨蹭一昼夜,捻掉数根须,所得也不及前者。正所谓,“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伟大师”入职两年来,乐在其中,硕果累累,贤哉! 

在过去的一年,王伟正同志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反“四风”,严格执行南方农村报编委会战略部署,深耕区域,写出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新闻作品,在相关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读者说:打住!怎么这么多套话?我说,这还真不是套话。王伟正同志去年有三篇率先报道的事件,上了广东省纪委通报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当中:阳江市25名中小学校变相长公款旅游;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部分干部借外出学习之机,公款到景区旅游;仁化县董塘镇岩头村党员、干部用征地款公款旅游。由于都跟“四风”以及公款旅游有关,我们经常笑问伟正是不是小时候出门少,对到处飞来飞去的人深恶痛绝? 

不管如何,反“四风”先驱,反公款旅游先锋的称号,伟正可以受之无愧。 

在舆论监督日益困难的今天,手不抓无柄的刀,才不会伤及自己。伟正在这方面是有智慧的,遵循中央精神,寻找基层违背的案例,便是其中之一,上述三起事件的率先报道,也为广东省纪委提供了清查的对象。 

去年,南方农村报综合新闻部施行了记者分区制,目的让记者深耕区域,使报道真正贴近社会,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视行为。伟正积极钻研,很快熟悉所分区域的政经动态,既呼应群众需求,又跟大小官员谈笑风生,既偶尔端高脚杯,也喝大碗茶,体现了一个记者游刃有余的处事能力。(作者系南方农村报综合新闻部主任)

@李秀林:他,好“戏弄”美女,也好“戏弄”领导。在他眼中,总是没大没小的。实际上,他觉得也没必要区分大小。没事就找领导扯淡,下乡采访就找官员喝茶;对于同事和农民,他也来者不拒,总能找到话题聊一阵。不畏权势,不弃弱小,这就是他,也成就了他。

曹轲点评 

关键词:

运气 运气不是侥幸,运气不是命运。从事新闻行业,要的是时代气息;做舆论监督报道,运的是浩然正气;在三农领域跋涉,靠的是接地气。乡情乡愁,化作气贯长虹的文字;刀耕火种,于无声处听惊雷。实至名归的伟光正同学,农村报年会获奖感言就两个字:运气。好吧,继续运气

辛苦但快乐着  王伟正:为农民说话,为“三农”呐喊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