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媒体传媒->报刊杂志
正在变革的媒体环境 王佳:微博时代的纸媒采编把关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6-08-14
【阅读】958 A+A-

正在变革的媒体环境 王佳:微博时代的纸媒采编把关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研究 万赢信采编: “把关(gatekeeping)”理论是传播学的重要概念。尽管太阳底下无新事,有很多同质化的事件在反复发生,但世界依然每天在变,记者决定报道什么,选取什么样的细节,编辑决定刊登哪一篇,起什么样的标题,将稿件放在头条还是边栏,都在执行新闻把关的工作。


微博时代,记者和编辑面临的环境都更为复杂。读者不再在清晨翘首以盼等着发行员送来的报纸,甚至头天晚上就能依据微博的信息,精准地预言第二天某报的头版标题;记者与编辑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收获采编出独家新闻的成就感。这对于纸媒采编而言,是压力更是挑战。如何应对?笔者略抒一点浅见供交流。必须特别强调的是,这里说的把关,只是单纯的一线采编业务论。

正在变革的媒体环境

在谈及具体的把关问题前,业界必须直面的一个现实是,随着微博时代的来临,公众拥有了一个空前广阔的发声平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明显在加快,媒体因为普遍维持着收集—编辑—审核—发布等一套较为刻板的操作模式,通常在报道当中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一方面,这要求媒体从业者筛选和过滤信息的步子要跟上来。例如,如今很多媒体官方微博在事件发生后,经过初步核实后,直接转发经过认证的新闻当事人微博,简单配以按语即可完成首次报道,而无须再像过往那样写作和编辑额外的文本,然后投送给受众;另一方面,很多时候事件当事人在微博拥有的话语权及其影响力,甚至连前述的这种转发式报道都失去了意义。换言之,媒体采编的把关在某些特定时刻确会显得多余。

此外,新闻专业主义强调将事实与意见分开,即在报道事件时要求尽量保持客观中立,消息放在新闻版面,观点性的东西则交给言论版面,二者尽量作出区分,而这在微博时代遇到了空前挑战。这是因为,很多消息当中的“干货”经由微博的生成、扩散与不断自我纠错,在媒体人经过把关审核以制作成新闻产品前,实际上已为广大网络受众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纸媒姗姗来迟的报道只是单纯追微博热点,且由于对客观性的追求,还力求不表露出任何倾向性,那么在这样一个意见多元化的时代,恐已不能满足受众对偏好的要求。更何况即便消息中的“干货”,因纸媒受制于各种因素,有时尚不能得到完整呈现。

因而,媒体人面对的恐怕不再是单纯对于追求报道真实、准确的把关,有时还要考虑,如何不使采编人员的把关成为传播效率提升的阻碍,不在严苛的媒体环境中变成自我审查,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相应作出延伸,即在某些事件发生后,思考呈现客观事实的同时该不该通过细节的选择、标题制作来表达立场,以及如何展现这种立场。

把关并非纸媒的负累

不过,尽管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在加快,受众需求日渐多元化,不断对纸媒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但我认为,有些观点认为把关已经成为纸媒的负累,多少有些因噎废食。

前段时间,《人物》杂志副主编林天宏的一条微博,表达了他对个别报纸的批评。他说,“很久没看报纸,最近工作需要翻了不少,发现很多所谓大稿子就是微博上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貌似平衡客观地正反方网友 abcd说,专家xxx说”。这个观察想必不会引起同行的诧异。

的确,很多纸媒报道的出炉就是这么随意,将把关概念弃之一边。这显然是在砸掉纸媒的传统优势,即因为把关人始终存在与专业力量操作报道表现出的权威性。

纸媒的权威性是这个产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研究发现,纸媒有个极为重要且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与其他媒体相比,有 66%的人消费者更信赖报纸,远超电视、网络广告的 44%和12%.另外,并非所有微博传播的消息都线条清晰、逻辑简单、内容完好,可以在当事人、网友的参与乃至交锋中得到自我澄清与纠错,更多时候,仍需要媒体专业力量的介入,以为受众作出甄别。而对复杂事件的深度解析,也是纸媒较之自媒体、网站和电视的优势所在。

目前,在国内激烈的财经媒体竞争中,有杂志要求记者随时保持与编辑人员的沟通,甚至每日必须提交采访日志,注明在未来提交的成稿中,获取的信息分别从何而来,受访者电话多少,方便编辑有必要时在后方核实,即是对把关人作用的强调。

而且,微博在日益劫持传统媒体信源的同时,也相应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补充,当信息如洪水汇聚,哪些是重要的线索,哪些是无关信息,同样要求把关者加强筛选与过滤。

此外,微博场域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是经常以讹传讹,一个若干年前形成的段子改头换面便成“猛料”,采编人员稍有疏忽即可导致虚假新闻流传,成为二次传播谣言的“帮凶”。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无需赘言。上述种种,都对采编人员把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在常规把关准则之外

在微博时代,纸媒从业者该如何进行新闻把关,以提取所需要的元素服务于报道?

我想,真实、准确的常规把关准则,永远应该排在第一位,任何报道不满足这两点基本要求,就无法再谈其它诸如报道质量等。而在这一基础上,诚如传统把关人理论所言,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尽管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通常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因而,把关人在追求真实、准确之余,上述偏好也是一般要兼顾的。

此外,微博时代也需有适应微博特点的把关方式,一个事件爆出后,记者首先要在众声喧哗中锁定核心信源。例如,近期发生的贵州毕节五名流浪儿闷死在垃圾箱事件,最先于凯迪论坛曝光此事的网友李元龙便是核心信源。找不到他,对于事件的跟进核实不是无法完成,而是通常要耗费更多时间。这对本来就节奏缓慢的纸媒是一种损耗。而且, 纸媒可能为此失去更多意想不到的延展信息,比如李云龙后来的“失踪”。众所周知,在毕节事件得到相对详实的媒体呈现后,李云龙的安危一度成为更重要的信息。

锁定核心信源的方法,包括重视微博中的认证ID(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话相对匿名网友更有可信度)、意见领袖的信息(他们更喜欢在第一时间去做辨识的工作);通过对事件关键词的搜索,在微博中定向搜寻相关信息;联系媒体同行,直接获取信源信息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事件刚通过微博披露时,通常伴随的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各类人士急于表达观点的冲动,以及永远乐此不疲的段子生产商。对此,记者的兴趣应更集中于事实,并围绕事实成稿,而适当减弱对观点的关注,握准主线再谈其余。

微博大V(粉丝量超高的名人)在事件中的表现,值得特别关注。这是因为大 V们的号召力,通常意味着即便他们在关注某一事件时,即使仅顺手转发、面无表情,也有可能招揽意想不到的爆料人为之提供线索。有些时候,像韩寒、姚晨、李承鹏等人对特定事件的关注,还会吸引更多人来参与,从而拓展信息的广度,甚至决定微博议程走向,令事件朝意想不到的地方拐进。有时遇到网络爆料,我和记者会在大 V转发后的微博评论中一页页翻,偶尔亦能得到关键细节的补充信息,乃至更为重要的线索。

另外,正如前文所述,微博中变脸的段子是需要重视的干扰项。很多过去发生的事稍有改动,便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新闻线索。最近,一位叫“刘瑶”的网友在微博吐槽面试者不懂人情世故,另一位叫“张岩”的网友则伪装成面试者,反过来抱怨面试官的不是。结果,有不假思索的编辑将双方言论直接搬上了版面。

除此之外,有些图片一再被误用,像文强获死刑后“重庆市民拍手称快”的照片,在周克华被击毙等时间点,再次成为媒体当中“重庆市民拍手称快”的表情写照;有些专业恶搞网站如洋葱新闻,频繁被当成权威信源,例如最近又因为一条所谓“金正恩成为世上最性感男子”的消息放倒了人民网。这些都是采编把关人要注意的。再资深的网虫,恐怕也不敢说每个历久弥新的段子他都看过,所以多加小心是必要的。

采编视角应适当后撤

在紧跟微博之余,我想,纸媒的记者、编辑在微博上的视角或许应适当后撤,即从过于关注动态转向对报道深度与延展性的追求。甚至纸媒的整体思路应该转向,而不只像以往那样,作出类似滚动新闻部(或机动新闻部)、深度新闻部之类的机械区分。

有些早已在微博上完全释放的消息,纸媒没有必要再事无巨细地告诉读者,要么直接舍弃,要么直接介入追踪而简单交代事件脉络,从而留出更多人力、物力为读者提供附加值。

据说,许多互联网用户希望网速越快越好,对于电子商务公司则尤为重要,因为慢一秒就要少赚很多钱,而最新研究表明,大多数用户期望的网站加载时间是 3秒,如果长过 3秒,网站就开始流失用户。不知道这个研究的具体情况,但大致符合我的体验。作为一名报纸编辑,迫于版面签片时间的压力,乃至对于新闻点经常在滚动更新的一贯认识,我在获取某个跟进信息时,如果相关网页加载速度稍慢,我可能就要重新去获取其它可以打开的链接。

网站加载超过 3秒就要流失用户,也意味着纸媒若再一味求快已毫无优势。

视角适当后撤,也是将更多时间、精力留给如何适应前述的“纠结”——是在报道中继续求客观中立,还是在适当的时候勇于表达立场。我的看法是,在微博时代,如果纸媒不能创造性的设置话题以供微博讨论,不仅将进一步失去参与议程设置、影响舆论的机会,更有可能逐步沦落为网络议题的跟风者,进而产生大量偷懒的微博实录式报道。这样的状况已经发生。而且,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的时间很宝贵,他们能从微博获取任何事件的梗概,决不会买一份再度为他们简单报道事件进展、却无记者编辑专业判断的报纸。

当然,如何表达立场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活,众所周知,拿捏不得当就会伤害媒体公信力。对此,著名新闻人安替告诉我,他的看法是,记者在写作报道时应尽量不作这方面的考虑,同时不在个人微博发表自己采写稿件的任何评论,以免影响报道的客观中立,然后将选择与展现立场的任务统统交给编辑。看来,微博时代纸媒编辑的压力更大了。(作者系南方都市报编辑)

正在变革的媒体环境 王佳:微博时代的纸媒采编把关

1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