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媒体传媒->报刊杂志
求解纸媒融合发展新局 任浩:从中国式合并看纸媒困局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6-08-14
【阅读】817 A+A-

求解纸媒融合发展新局 任浩:从中国式合并看纸媒困局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研究 万赢信采编:天下大势,分合有常;报业江湖,纵横无疆。10年前,南方光明京都携手,催生中国最优秀报纸之一《新京报》。10年后,上海两大本土报团合并,以另一种方式求解纸媒融合发展新局。10年间,中国报业经历了西方百余年走过的生态裂变、资源重组和牌局变迁,在滑落、质疑、惶惑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拷问。

上海能否为艰难的中国报纸带来惊喜?作为这场合并的局外人,我们除了议论、惊叹,是否还有更深远的思考,更切实的行动?

一、上海报业“百日维新”,个案or模式?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合并”。

解放、文新集团重组为上海报业集团,倘若没有上海市委强力推动,同城两大竞争对手几乎不可能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联姻。

依据坊间说法,从提出动议,到高层调整,新集团挂牌,不到100天,有人称其为上海报业的“百日维新”。

中国晚协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资深报人丁法章谈到解放文新合并时说了9个字:出手快、动作大、看点多。

对于外界所传的“抱团取暖”,丁老并不认同,他认为合并是为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避免人才浪费和自相残杀,减少内耗,统一筹划新媒体。

看点之一是重新恢复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独立法人地位。用裘新社长的话说,要让在一线听得到枪声的人享有自主决策权。

“百日维新”效果如何,尚有待观察。但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过去长期针尖对麦芒的各大报纸,在同一集团的差异化布局中,必将大大提升在发行、广告市场上的议价能力。

上海报团的合并,一举惊醒梦中人。它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报纸越来越严峻的生存困局,其实主要不是来自外界的挤压,而是报业同类的明枪暗箭。

放眼全国,举凡一城多报的地方,皆是降声一片;而同城一报团的大多数地级市,仍在快速发展。

由此释放的潜台词令人玩味:与其在同质拼争中各各煎熬,为什么不能合则两利?

在当下的行政壁垒和报业生态下,起于上海的“中国式合并”,短期内恐怕只能作为个案存在。上海的非市场力量,不具备复制的可能。

当报业危局走到支撑的临界点,上海报团之变或许会成为报纸自救的模式之一。

比起西方报纸自裁式的“收割战略”,中国报纸其实有更多机会绝地重生。

二、同城报业双雄对峙,博弈or通吃?

中国报业近10年来的爆发式增长,创造了文化产业史上最繁盛的年代。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报纸获得了黄金般珍贵的生态环境。但是和钢铁、纺织、光伏等实体行业一样,缺少节制和自律的疯长,必然带来产能过剩和消费“天花板”。

同城至少两报团,各据一端,双雄对峙,这是中国大多数省会城市报业的基本格局。不少人对发生在南京、武汉、昆明、合肥、南昌等省会城市的价格大战记忆犹新。

在有些省会,报纸发行价格低至“白菜价”,甚至出现了“报纸当作彩票卖”的怪象。

在有些大城市,广告到了“保护性投放”的窘境,商家的投放需求演变成获取媒体保护的门槛。

如此无序竞争,必然导致报纸尊严损毁,专业主义退守,新闻向资本低头,公信力让位于利润压力。

8年前,一位京城报业掌门人曾放言,中国报业将进入赢家通吃时代,即一座城市只允许一家实力超强的报纸存在,余者要么被并购,要么死掉。这个强悍的预言曾招来同业口诛笔伐。

巧合的是,上海报业集团的诞生,隐隐印证了这个预言。只不过,报纸变成了报团。

同城报纸之间的博弈,无法绕开同质化这个最受诟病的难题。在网络快速反映、微博肢解信息、移动终端普及的传播生态中,报纸的独家优势几被消解,而普遍存在的焦躁情绪,又让报业同仁很难生产出《纽约时报》、《读卖新闻》那样的不可替代产品。

独家不再,独到少有,无限的文化消费容量,被缩减在大同小异的有限空间。

读者当然会用眼睛投票,商家则可能失去选择的兴趣,转而投向貌似更靠谱的新媒体。

由此造成的假象是,报纸在新兴媒介的狂欢中,正在走向“昨日黄花”,逐渐被边缘化。

报纸的最后读者会不会结账走人,这个问题应该由报人自己来回答。

有人说,当报纸都关门了,一定有最优秀的报纸笑到最后。

如果同城之间的博弈,最后指向的结果不是催生最优秀的报纸,而是在重复竞争、相互杀价、自降其格中走向共同平庸,衰落将是咎由自取。

由此形成的判断是,中国报业离危机很近,离消失很远。尽管跑马圈地的时代已过,单个媒体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走低,但倘能真正做到整合发展、集约经营、细分市场、错位布局,报纸依然能爆发惊人能量。

在一统江山的城市里,谁能忽视报纸的力量?

在上海,这是政府的力量。如果市场能够成为合纵连横的推手,将是怎样的情景?

豪言“通吃”会很伤同行的自尊,但如果不想深陷无序博弈的泥沼,就必须拿出赢家的气慨和本领,自己占上市场的制高点。

三、传媒生态群雄并起,损耗战or竞合路?

恐龙之灭绝,源于生态环境变化无法承载它巨大的体量。

报纸所面临的传媒生态环境,百倍复杂于单边传播时代。政治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喉舌和介质的效度掌控,责任和赢利的同等追求,都在考验生存智慧。

而网络的无远弗届,自媒体的无孔不入,微传播的无所不知,推动着受众大规模的挪移,改变着千年传承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

传播的丛林,群雄并起,媒介的代谢,各领风骚,报纸实在没有时间和理由同业相煎,大打损耗战。

实际上,报业之间的合并、重组、资源置换一直在上演,上海是行动最彻底的案例。

近者如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半岛都市报控股青岛晚报,基本形成一城一报团格局。大众报业以合股方式,并购烟台报团之外的地级市报业,统一管理,合作经营。并购之后,各地报纸利润均大幅度增长。

远者如辽报集团。以辽沈晚报地方版的形式与各地级市晚报重组,实现一城一晚报。浙报集团旗下亦有多家地级市报团加盟。

数年前,南方报业提出“远交近攻”战略,在相对落后地区采取入股方式合作经营,在实力较强地区则自主开办地方版。

但遗憾的是,多数地方省报集团的并购设想遭到本土报团的顽强阻击。“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保守思想、自成体系的封闭观念,阻碍着报业合并之路。

虽然,赤裸裸的价格战已经被有限的心照不宣代替,刀来剑往的市场争夺似乎渐趋平静,各据一方的格局在许多城市基本成形,但这种看似稳定的市场分割,实则潜藏着涌动的危机。当份额被报纸以外的媒介继续吞食,同业之间还能相安无事吗?

从这个意义上看,上海报团合并,体现的不仅是发展的气魄,更是深谙危机的战略前瞻。

更重要的是,上海的“合并同类项”,为报纸张开双臂融合新媒体赢得了机遇。这是摒弃损耗战之后更具长远意义的竞合之举。

在多元发展、全媒推进的报业集团框架中,报纸长期承担的赢利支柱身份或将逐步弱化,而更多地作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地标和文化存在,成为其它产业门类生长发育壮大的平台。

报纸所具备的权威性、开放性、包容性特质,将成为新兴媒介形态及产业形态滋生的沃土。腾讯网与各省报集团共建本土门户,南方报业与IBM战略合作,浙报集团收购边锋浩方游戏平台,都显示出报媒拥抱新技术、融入新媒体的强大生命力。

这是报纸嫁接新生的希望所在,就像广播复活于汽车时代。

这也是值得中国报人孜孜书写的大文章。

问题是,我们必须抛弃多年同业相争所固化的“斗”字诀,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使自己不断生长出新的触须。媒体不是洪水猛兽,不是报纸的对立面,不是暗中使枪者,是可以共舞一曲的伙伴。

在草原上不要向往冰河世纪试图做一头鳄鱼,而要成为奔跑马群中最雄健的领跑者。(作者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分社社长)

求解纸媒融合发展新局 任浩:从中国式合并看纸媒困局

1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