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记编论坛
新闻发展上的一个新动向 胡元辉 罗世宏:人人时代新闻突围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6-08-14
【阅读】735 A+A-

新闻发展上的一个新动向 胡元辉 罗世宏:人人时代新闻突围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到目前为止,台湾资深媒体人较少转业到自媒体,倒是有群已离开主流媒体的资深记者正在推动独立媒体,开办独立媒体学院。另外我们结合众人力量创办了weReport调查报道公众委制平台(以下简称《weReport》),对包括已离开主流媒体的资深记者和公民记者在内的独立报道人团队提供资助,算是台湾这两年在独立媒体和公民新闻发展上的一个新动向。

──《weReport》的创设及其意义

台湾公民新闻与独立媒体的新发展 

不需多做说明,几乎人人都知道台湾的新闻业正跌入谷底,主流媒体充斥着大量的八卦、琐碎和植入的新闻,若情况继续恶化,目前在台湾已经少得可怜的优质新闻和调查报道未来甚至可能成为绝响。 

因特网技术成熟与普遍应用而带来了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行动的“人人时代”,蔚然形成一股可观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Shirky, C. 2009. 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 New York: Penguin Press)。

因此,透过网络集合群智群力做好事的努力逐渐成为可能,而且全世界各个领域都有人正在探索这些可能性。因特网促动和释放出来的这股行动力,包含了许多人愿意无酬贡献和分享一己的闲暇时间和脑力,个别来说虽然渺小得微不足道,但经过因特网的汇聚却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巨大的正向力量(Shirky, C. 2010. Cognitive surplus: 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 a connected age. New York: Penguin Press)。 

新闻是商品,但它不只是商品,好新闻不是免费的午餐。台湾的公民可以怎么做?除了抗议或抱怨台湾的商业媒体乱象之外,亟需自力救济的公民行动。来自公众的小额捐款可以成就什么样的大事? 

在这个想法的驱动下,《weReport》在2011年底启动了。 

《weReport》是一个网站,但不只是一个新闻网站;它是一个平台,但不只是一个调查报道的平台;它是一个行动,但亦不只是一个关于新闻业的行动,而是一项促进台湾深化民主与公平正义的公民志业。 

以往台湾的媒体改革运动多只针对商业媒体及公共媒体而发,希冀导正商业媒体的乱象,壮大公共电视的规模,较少关注公共电视以外的非营利媒体。事实上,台湾一直存在各种类型的非营利或低营利媒体,例如早期的小区媒体或运动型媒体,后者在台湾民主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互联网发达之后,一些新兴的非营利或低营利新闻网站更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例如先后出现的《南方电子报》、《苦劳网》、《环境信息电子报》、《小地方新闻网》、《新头壳》与《上下游新闻市集》等等。这些新兴网站虽然无法取代既有媒体,甚至也无法产生主流媒体般的经常性影响力,但它们已是台湾媒体地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新兴非营利与低营利网站的不可或缺,不仅在于个别媒体所代表的独特价值,更在于这些网站所共同传递的非主流价值,已是台湾迈向成熟多元社会的重要凭借。 

不过,台湾的非营利性新闻网站虽已逐渐获得成长的土壤,但靠着少数人捐款或注资的营收模式,仍使多数网站处于营运前景不明的困境。同样的,欲以广告收入作为营收的主要来源,除了现实上有所不能外,亦未必为这些媒体所接受。

因此,需要为日渐成长的台湾非营利新闻业找到新的出路,也需要为日形重要的非营利媒体另辟蹊径,而世界各地并不缺乏各种为非营利新闻媒体和调查报道寻找新的发展路径的努力(详见胡元辉,《网络再造调查报道新契机?──美国新兴非营利新闻组织经营模式的探讨》,《传播研究与实践》2(2);罗世宏,《打造公共新闻的价值与模式》,《台大新闻论坛》第11期),《weReport》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新闻改革实验。 

我们看到美国有一些类似的实验,特别是《Spot.Us》。这个创立于2008年11月的群众资助型(crowd-funding)网站,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媒合报道者与赞助者的平台,有意进行新闻报道的人可以经过一定程序在网站上提案,并接受社会大众的捐助。 

《Spot.Us》创立的前3年,总计赞助200多个提案。此一结果受到创办人David Cohn的肯定,但是他也认为社会大众尚未普遍建立新闻有费的观念,使得群众资助新闻报道的做法仍面临挑战。另一位非营利调查报道基金的创办人Arianna Huffington亦认为,社会对非营利新闻业的捐赠,若能像民间对大学的捐助一样,那么非营利新闻模式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weReport》的构想缘起与建置历程 

2010年底,我们共同编撰了一本书《新闻业的危机与重建:全球经验与台湾反思》。对国内新闻业面临的迫切危机,特别是原本就供给不足的优质新闻在新一轮危机中所面对的艰难处境,我们深以为忧。我们在书中主张,政府和慈善基金会有责任挹注资源促成优质新闻的生产与流通。

但我们也知道,这项呼吁不易在短期内获得政府和企业界的支持。坐而言之外,我们决心起而行,努力找寻任何能够支持优质新闻生产和流通的有效机制。寻寻觅觅中,我们似乎找到了!《Spot.Us》 为代表的群众资助(crowd-funding)和英国学者Dan Hind倡议的“公众委制”(public commissioning)概念,向我们指出了一条具有可行性的实践路径。 

公共委制模式所需资金来源可来自公部门资金,亦可来自公众的小额捐款赞助。美国的《Spot.Us》调查报道媒合平台,由David Cohn首创于2008年底,自诩为“社群资助的报道”(community-funded reporting),由公民读者透过小额捐款赞助各类调查报道提案,提案者获得资金后完成调查报道的成果必须公开流通刊播,包括在主流媒体上露出。《Spot.Us》奉行创办人强调的三原则:透明、问责与公开,并且相信新闻会比(营利性)新闻组织存活得更久。 

为了推动台湾的新闻委制平台,我们开始与关心台湾新闻业发展的各方人士,共同推动筹组社团法人优质新闻发展协会,以尝试落实公众委制/群众资助的理念。经过几次筹备会议,协会于2011年4月30日正式成立,并将新闻集资平台的创立列为协会的首要任务之一。 

随着构想逐渐落实,《weReport》乃于2011年12月3日正式启用,并开始征求报道提案。此后,来自数百位个别公民的小额赞助款也开始涓涓流入。《weReport》上线的第一个月,计有来自自由撰稿人、非营利组织、公民记者与研究生等方面所提出的5个调查及深度报道提案,题材包括台湾科学园区开发、校园午餐、灾区永久屋政策及两岸婚姻等等,寻求赞助的金额自台币2万元至11万元不等。而累计一般大众对个别提案所做的小额赞助,不到1个月已逾10万元。 

平台成立的第一年,共有18位独立媒体人与公民记者提出21个调查或深度报道提案,并已完成19个报道。来自社会各界的总赞助款超过台币260万元,其中小额捐款超过46万元。 

无论各界对此一初创阶段的成果抱持何种评价,对于《weReport》平台的推动者来说,我们很清楚这只是第一步的跨越而已,未来的路将益形艰巨,因为我们不只是在建构一个新闻网站,甚至亦不只是在进行一个新闻业的重建行动,我们在做的是:一个改变社会观念的媒体改革运动。 

《weReport》的挑战与机会 

我们希望这个平台以公开、透明、开放与问责的方式运作。我们也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做到以下几个功能: 

首先,《weReport》是一个以台湾为主,但同样面向两岸三地华人社会的平台。它所赞助和支持的调查与深度报道出自台湾、但大于台湾,例如,到目前为止,《weReport》已经赞助的报道提案包括有关两岸人民婚姻登记收费现况调查,以及台湾青年气候联盟所做的关于福岛、台湾的绿能家园报道,期能发挥台湾享有华人世界最大程度的新闻自由的优势和责任。 

其次,最重要的是,让有决心有能力从事调查报道的人能够公开向公众提案,从而从公众手上得到执行并完成此提案的资金或其他资源。除了既有主流媒体编制内全职新闻从业人员不得提案之外,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提案,尤其欢迎自愿或非自愿离开新闻战场但对新闻仍然怀抱热情的前新闻工作者、自由撰稿人、公民记者、大学新闻传播科系教师和学生。提案者可以是个人或团队。 

提案募款成功后,提案人必须与平台签约,并由平台方支付提案人40%的款项,待完成部分工作后须公开提出期中报告以获得第二笔30%的款项。最后一笔30%的款项则等到提案执行完成并符合新闻报道准则之后拨付,但若因故无法执行或完成提案时,提案人依约应归还其所获得的资助款项,以供平台用以资助其他调查报道提案。 

其三,提案最终完成的调查报道作品以“创用CC”(creative commons)的授权方式,免费开放自由流通分享,亦欢迎主流媒体转载或摘录部分内容,只需做到“姓名标示”的授权条款要求,亦即标示其所转载的报道内容来自《weReport》以及报道者的姓名。

我们也不排除与既有主流媒体合作的可能性,以扩大优质新闻/调查报道的社会影响力:若既有主流媒体愿意资助某个报道提案,可以赞助该提案所需资金的半数以上,可以与本平台协议获得一定期间的独家刊登或独家播出权利;但过了一定期间,无论该主流媒体是否刊播此一调查报道内容,我们都同样开放外界自由流通分享。 

其四,捐款民众的每笔捐款皆可抵扣所得税。我们希望每个提案能获得更多的小额捐款民众的支持,因此规定任何人不得资助任一提案所需资金的1/2以上,以落实扩大公众参与的精神。 

虽然平台方也可以直接挹注某个报道提案,但平台方同样受到两项限制:一是该提案必须从公众手上至少募得所需资金的一定比例以上,平台才可以考虑是否直接挹注。二是平台经执委会议决可直接资助某一提案时,最高只能资助该提案所需资金的49%,以降低平台方对于个别提案募款成败机会及报道方向的影响。 

真正的挑战毋宁是社会对调查报道以及公众委制的价值是否真能理解,并且愿意以行动来支持? 

营运有成的美国非营利调查报道网站《ProPublica》,曾宣示它的目标是要产生有影响力的报道,而它所强调的影响性就是要促动改革、改变生活。诚然,调查报道如能成为新闻业的强固传统与核心,其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将至深且巨。台湾并无调查报道的良好传统,现在更因商业媒体的经营压力,将调查报道边缘化或作挂羊头卖狗肉般的变质利用,《weReport》聚焦于调查及深度报道的重建,其所遭遇的挑战显然更为庞大,但台湾媒体对调查报道的轻忽,同样给了《weReport》一个绝佳的发挥机会。 

其次,在公众委制及群众资助的观念沟通上,《weReport》所面对的挑战显然比调查报道的意义认知来得还大。新闻是免费的产品吗?当然不是。同理,网络新闻也不是真正的免费品,里面有传统媒体付出代价而产制的新闻,有网站上无所不在的广告与置入,有来自社会大众分享或创造的讯息等等,当然还有许多阅听者意识的到与意识不到的社会成本。

其实大家都在付费看新闻,有时还得为恶质新闻付出高额的代价,与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付费支持好的新闻?为何不能以些微代价支持不受政商力量操控的非营利新闻报道平台?何况,立基于“群众资助”与“群众参与新闻生产”(crowd-sourcing)理念的《weReport》,将其9成以上的资源和成本投入于优质新闻生产,与传统新闻业只投入其一成到一成五的资源于新闻生产的模式刚好相反。这些事实和观念如能会被广泛传播,相信大家将更能体会公众委制及群众资助的必要性。 

其实,新闻业的重建本无坦途可言,挑战无可避免,机会亦从不渺茫。《weReport》调查报道公众委制平台希冀推动非营利深度报道、调查报道在台湾生根,促使公众以更积极的方式,透过小额赞助去支持好新闻的生产和流通,以突破主流商业媒体多年来怠忽公共议题调查报道使命的困境,本来就是一条需要时间的漫漫长路。 

我们相信,台湾日渐成熟的公民社会有很多“天使”愿意支持真正的优质新闻,有很多“天使”愿意支持像《weReport》这样的平台。我们相信,台湾人民不缺热情,我们更认为媒体改造值得我们付出热情,因为这份热情所将改变的,不只是我们的新闻业,还有我们的生活与民主的质量。 (作者皆系台湾中正大学传播系副教授)

新闻发展上的一个新动向 胡元辉 罗世宏:人人时代新闻突围

1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