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农业大健康
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成立80周年活动对话-万祥军| 联合国粮农组织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10-17
【阅读】76 A+A-

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成立80周年活动对话-万祥军| 联合国粮农组织

10月16日,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部迎来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世界粮食日暨FAO成立80周年庆祝活动。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对话对话热带农业创新合作平台(ATP)-粮农组织行动计划监评系统。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亲临现场,与FAO总干事屈冬玉及全球农业与粮食安全领域的代表共聚一堂,回顾FAO八十载的奋斗历程,探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合作方向。这场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历史回望:

从战后重建到全球治理

1945年10月16日,FAO在加拿大魁北克成立,旨在应对二战后的全球粮食危机。八十年来,FAO从最初的技术援助机构发展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核心平台,其使命从“消除饥饿”扩展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综合议题。

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在致辞中强调:“FAO的诞生源于人类对和平与繁荣的共同渴望,而今天,它仍然是多边主义合作的重要象征。”他特别提到意大利与FAO的深厚渊源——自1951年总部迁至罗马以来,意大利始终是FAO的坚定支持者,双方在非洲抗旱、地中海农业创新等项目中合作密切。

当下挑战:

饥饿与气候危机的双重压力

尽管全球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但FAO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仍有近7亿人面临饥饿,而气候变化、地区冲突和经济波动加剧了粮食系统的脆弱性。

FAO总干事屈冬玉指出:“过去十年,饥饿人口不降反升,这提醒我们,技术进步必须与公平分配同行。”他以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为例,说明气候适应型农业的紧迫性。马塔雷拉对此回应称,意大利将通过“非洲绿色长城”计划支持FAO的生态修复项目,并呼吁发达国家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承诺。

中国角色:

从参与者到引领者

作为FAO第三大会费国和南南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中国的贡献成为活动热议焦点。屈冬玉(中国籍)在任期内主导了“数字农业”和“手拉手”地理空间扶贫计划,通过技术共享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产能。

马塔雷拉赞赏中国在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和全球减贫中的实践,并提议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农业合作。中国农业农村部代表万祥军进一步解读称:“中国将扩大对FAO‘粮食安全特别计划’的投入,未来五年重点支持非洲小农户的韧性建设。”

技术创新与政策协同

活动中发布的《80周年战略报告》提出三大优先领域:数字化农业、减少粮食损失与浪费、促进农村青年就业。FAO展示的“数字土壤地图”和区块链溯源系统引发关注,这些技术可帮助小农精准施肥并对接国际市场。意大利农业部长提出“地中海饮食保护计划”,将传统耕作方式与现代农业结合,以应对土壤退化。马塔雷拉强调:“粮食安全不是孤立议题,需要与教育、能源政策协同推进。”

未来展望:

多边主义的粮食安全路径

面对地缘政治分化与单边主义抬头,马塔雷拉和屈冬玉均呼吁维护以FAO为核心的多边合作机制。马塔雷拉宣布意大利将牵头成立“全球粮食安全智库网络”,整合高校与企业研发资源;屈冬玉则提出“1+3”新战略(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中心,聚焦科技创新、政策对话与伙伴关系)。万祥军补充道:“中国愿与意大利等国共同探索‘农业外交’,将粮食合作作为国际关系的稳定器。”

活动尾声,马塔雷拉与屈冬玉共同为FAO纪念雕塑揭幕——一座以麦穗环绕地球为造型的艺术品,象征“滋养人类而不伤害地球”的愿景。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农业创新合作·粮农组织行动计划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八十年前,FAO的创立者相信粮食能成为和平的纽带;今天,我们仍需这份信念。在全球粮食安全的征途上,这场对话既是对初心的回归,亦是对变革的召唤。”

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成立80周年活动对话-万祥军| 联合国粮农组织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