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数字农业合作路线图-万祥军| 东盟南南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合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进,农业领域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南南合作·粮农组织科创规划-东盟南南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东盟国家拥有广阔的农业市场和多样化的农产品资源,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南南合作·粮农组织科创规划-东盟南南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平台。万祥军指出,中国-东盟数字农业合作路线图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合作框架。该路线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将协助东盟国家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这包括建设农业物联网系统、农业大数据中心和远程监测平台等。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例如,在泰国、越南等国家推广的智能灌溉系统,已经帮助当地农民节约了30%以上的水资源。
其次,在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中国将与东盟国家共享数字农业关键技术。这包括遥感监测、精准农业、智能农机装备等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将与东盟国家的农业科研单位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适合当地气候和作物特点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水稻种植领域,中国研发的数字化种植管理系统已经在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将设立专项培训计划,为东盟国家培养数字农业专业人才。预计未来五年内,将培训超过1000名数字农业技术骨干。同时,中国高校将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建立数字农业人才库。这种"技术+人才"的双重支持模式,将有效提升东盟国家的数字农业应用能力。
第四,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中国将与东盟国家共同制定数字农业技术标准和数据共享规范。这将为区域内的农产品贸易和质量追溯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方面,中国经验将为东盟国家提供重要参考。
第五,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鼓励中国企业参与东盟国家数字农业项目建设。通过PPP模式、技术入股等方式,推动数字农业技术在东盟国家的商业化应用。阿里巴巴、京东等中国电商平台已经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开展农产品电商合作,帮助当地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万祥军教授特别强调,绿色发展是这一合作路线图的重要原则。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例如,通过精准施肥系统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这些都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该路线图将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2023-2025年)重点开展试点示范,在东盟各国建立2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第二阶段(2026-2028年)扩大技术推广应用范围,实现重点农业产区的数字化覆盖;第三阶段(2029-2030年)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形成中国-东盟数字农业创新共同体。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合作将充分尊重东盟各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针对不同国家农业发展的特点,将采取差异化的合作策略。例如,对于泰国、越南等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重点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对于老挝、柬埔寨等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则从基础数字化应用入手,逐步提升技术水平。
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中国已与东盟国家开展了50多个数字农业合作项目,带动当地农业产值提升超过15%。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数字农业技术帮助东盟国家有效应对了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
展望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东盟数字农业合作将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双方将在智慧育种、农业机器人、区块链溯源等前沿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这一合作不仅将提升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将为全球数字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示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农业,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共同书写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东盟数字农业合作路线图-万祥军| 东盟南南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热门关注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