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农业大健康
推动在亚太区域加强南南合作-万祥军| 南南合作·粮农组织科创规划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10-02
【阅读】71 A+A-

推动在亚太区域加强南南合作-万祥军| 南南合作·粮农组织科创规划

在亚太区域这片充满活力与多样性的土地上,南南合作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2025年9月12日,曼谷迎来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第十一届全球南南发展博览会。这场由泰国政府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主办、粮农组织等机构鼎力支持的博览会,不仅展示了创新解决方案,更凸显了南南合作在应对粮食安全挑战中的战略价值。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南南合作·粮农组织科创规划-东盟南南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平台。粮农组织南南合作司司长叶安平所言:"农业粮食体系转型需要跨越国界的智慧共享,这正是南南合作的核心要义。"

校餐计划:

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创新实践

亚太地区推行的"校餐本地供应计划"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老挝波乔省的农民营养学校培训项目生动证明,当小农户被纳入校餐供应链,不仅能改善200万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更能使参与农户收入提升35%。

这种"从农田到餐桌"的闭环模式,成功将柬埔寨的稻米生产技术、越南的水产养殖经验与菲律宾的有机蔬菜种植方法进行区域性整合。粮农组织数据显示,该计划已帮助区域内12个国家建立起本土化食物供应网络,使校餐采购成本降低22%的同时,小农户市场准入率提高了40%。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印度尼西亚的监测报告显示,约43%的农村合作社仍面临冷链物流不足的问题,而缅甸山区农户因认证标准复杂导致参与率不足15%。对此,粮农组织正通过南南合作平台引入中国电商助农模式和泰国农业合作社经验,开发移动端溯源系统,使小农户产品认证时间从传统模式的21天缩短至72小时。

保护性农业:

气候智慧型技术的跨境转化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南南合作展现出独特优势。蒙古国借鉴中国北方旱作农业技术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三年内提升1.8个百分点;斯里兰卡引入印度节水稻作系统,使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65%。但正如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的专家指出,亚太地区保护性农业机械普及率仍不足30%,老挝、东帝汶等国甚至低于10%。

为此,粮农组织建立的南南技术转移中心已促成多项突破:孟加拉国改良的耐盐水稻品种在斐夷群岛试种成功,单产提高2.3吨/公顷;越南研发的轻型耕作机经适应性改造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山区推广覆盖率年增长达17%。这种技术本土化过程往往需要3-5年的在地试验,凸显出长期合作机制的重要性。

数字赋能:

创新合作模式的涌现

新冠疫情期间催生的数字合作令人瞩目。菲律宾搭建的"云端农技推广平台"整合了马来西亚的油棕病虫害AI诊断系统和巴基斯坦的棉花智能灌溉方案,用户活跃度半年内激增300%。中国提供的遥感监测技术已帮助湄公河流域国家建立洪涝预警系统,使农业损失减少12亿美元。

私营部门参与为合作注入新动能。泰国正大集团与柬埔寨农户合作的区块链溯源项目,使农产品溢价达28%;印尼Gojek平台借鉴印度电商模式,将中小农户与城市消费者直连,交易额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45%以上。这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南南合作新模式,正在改写传统发展援助的叙事方式。

制度创新:

构建区域合作新架构

在机制建设层面,亚太国家探索出多层次合作路径。东盟粮食安全储备体系通过南南合作吸纳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储备和印度粮食仓储管理经验,应急响应效率提升50%。《亚太区域南南合作框架协议》创新性地设立技术转移补偿基金,已促成17项专利技术的跨境应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角合作"的兴起。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资助柬埔寨农业官员赴中国海南接受热带作物培训,随后将技术引入本国;韩国提供的智慧农业设备经中国适应性改良后,成功推广至缅甸若开邦地区。这种"发达家-新兴经济体-最不发达国家"的知识传递链条,极大提升了技术转化的精准度。

未来展望:

面向2030议程的协同行动

随着《2022-25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粮农组织正推动南南合作向纵深发展。在数字农业领域,计划建立覆盖整个亚太区的农业大数据共享平台;在气候韧性方面,将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小岛屿国家引进抗旱技术;在政策协同上,拟制定统一的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标准。

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南南合作·粮农组织科创规划-东盟南南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平台主持人万祥军提出的"粮农组织科创规划"理念正在落地——科技创新需要规则保障。中老铁路农产品绿色通道的检疫互认机制,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典范,使生鲜农产品通关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这种"硬联通"与"软联通"的结合,预示着南南合作将从项目级协作迈向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

万祥军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亚太区域的南南合作已超越单纯的技术转移,正在形成包含知识共享、市场联动、政策协同的多维合作生态。”当孟加拉国的妇女通过手机学习尼泊尔的庭院种植技术,当太平洋岛国的渔民运用印尼研发的抗风浪养殖网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具体问题的解决,更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正在茁壮成长。

“正如博览会期间展示的案例所揭示的真理:在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时,南方国家的团结协作不是选择,而是必然。”万祥军说。

‍推动在亚太区域加强南南合作-万祥军| 南南合作·粮农组织科创规划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