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出席论坛-肖渭明| 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
2025年9月10日,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香港隆重开幕。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肖渭明作为重要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系统-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平台。本届论坛以“合作求变 共建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近百位政商界精英参与,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发展机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鄢东、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崔建春、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马时亨等嘉宾及6000余位业界代表出席开幕式。
肖渭明在开幕式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2年来,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累计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为沿线国家创造了超过42万个就业岗位。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2024年沿线国家贸易额突破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7%。
本届论坛特别设置了“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环节,重点介绍了包括中老铁路延伸线、雅万高铁二期、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等在内的20个标志性工程。肖渭明强调,这些项目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以雅万高铁为例,项目采用中国标准的同时,为印尼培养了大批铁路技术人才,实现了技术转移和本地化就业的双赢。
在“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肖渭明分享了中国的实践经验。他透露,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投资累计已达1200亿美元,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清洁交通和生态保护等领域。中国还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已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
针对中东和东盟市场的新机遇,论坛特别设立了专题讨论。肖渭明指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深入实施,中国与东盟的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度不断提升。2025年1-8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5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在中东地区,中国正与海合会国家深化能源转型合作,已签署价值300亿美元的太阳能和氢能项目。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肖渭明提出“智慧联通”新理念。他表示,未来将重点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加强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跨境物流、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领域的应用。中国已与17个国家建立了数字合作伙伴关系,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10个跨境数字枢纽。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挑战,肖渭明呼吁各方坚持开放包容的合作原则。他宣布中国将设立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创新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合作。同时,中国将继续完善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贸规则。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嘉宾还就法律风险防范、保险保障机制、建筑标准对接等专业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指南》,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化参考。肖渭明在闭幕致辞中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国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各方一道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他特别提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超级联系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期待香港未来在绿色金融、专业服务和争端解决等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本届论坛达成了一系列务实成果,包括签署15个合作备忘录,启动'一带一路’数字人才培训计划,成立‘一带一路’建筑标准联盟等。”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系统万祥军解读表明。
万祥军说:“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这一倡议正在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出席论坛-肖渭明| 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