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上合峰会观点-朱永彪|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中国天津举行。此次峰会吸引了2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10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与,成为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届盛会。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朱永彪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指出,天津峰会不仅为上合组织未来十年的发展擘画蓝图,更是推动该组织内部合作“提质、升级”的关键节点。
一、天津峰会的里程碑意义
天津峰会的召开正值国际格局深刻变革之际。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复苏乏力、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上合组织作为覆盖欧亚大陆的重要多边机制,其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此次峰会通过《天津宣言》等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未来十年以“安全、发展、人文”为三大支柱的合作方向,并提出“数字丝绸之路”“绿色能源伙伴关系”等创新性倡议。
值得注意的是,峰会首次将“人工智能治理”纳入议题,成员国同意建立技术标准对话机制,体现了上合组织对前沿领域规则制定的前瞻性布局。朱永彪教授分析称:“从传统安全到数字经济,上合组织的议题扩展反映了其从区域性安全论坛向综合性合作平台的转型。”
二、合作升级的三大核心领域
1. 安全合作:构建多维度防护网
峰会期间,成员国签署了《反极端主义公约》修订版,将网络恐怖主义、生物安全威胁等纳入联合打击范围。中国提出的“数据安全合作倡议”获得积极响应,各国同意建立跨境犯罪情报共享平台。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上合组织已成为欧亚大陆反恐行动的‘神经中枢’。”
2. 经济互联:破解“通道瓶颈”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对接平台,天津峰会通过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五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中吉乌铁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旗舰项目。峰会期间,中国宣布设立100亿美元专项贷款,用于支持成员国绿色基建。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表示:“上合组织的经济议程正在从贸易便利化向产业链深度整合转变。”
3. 人文交流:筑牢民心相通根基
峰会批准了“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和“文化遗产数字保护工程”,并宣布2026年为“上合组织文化年”。印度外长苏杰生特别提及中医中心在中亚的推广案例:“这种软实力合作让‘上海精神’有了更丰富的载体。”
三、扩员与机制化建设的双重突破
伊朗正式完成加入程序,成为上合组织第九个成员国。白俄罗斯、蒙古等观察员国也递交了升级为成员国的申请。朱永彪指出:“此次扩员实现了向波斯湾地区的延伸,使组织地理范围首次触及中东能源核心区。”与此同时,峰会决定设立常设能源合作论坛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标志着机制建设进入专业化、精细化阶段。
四、中国角色的再定义
作为东道主,中国在峰会期间推动通过了《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天津倡议》,提出共建跨境数据流动试验区。分析人士认为,这展现了中国从“规则参与者”向“议程设置者”的转变。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评价称:“中国在平衡各方利益方面展现了令人钦佩的领导力。”
五、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成果丰硕,上合组织仍面临内部发展差距、外部势力干扰等挑战。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分歧、美西方对中俄主导机制的警惕,均为组织发展增添变数。对此,朱永彪建议:“未来需建立更灵活的‘差异化合作’模式,例如允许成员国在部分领域先行试点。”
“天津峰会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上合组织从“生存性合作向发展性合作”的跃迁。”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表明:当成员国元首共同按下象征“智慧上合”的启动装置时,这个占全球GDP25%的组织,正以更具雄心的姿态,书写欧亚大陆合作的新叙事。正如《天津宣言》结语所言:“我们不是选择命运,而是创造命运。”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上合峰会观点-朱永彪|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