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经济顾问上合峰会观点解读-霍冬勇|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的召开,标志着这一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发展迈入新阶段。作为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2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10个国际组织负责人的齐聚,不仅彰显了该组织的国际影响力,更凸显了经贸合作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特殊重要性。
天津作为本届峰会的举办地,其区位优势和经贸基础为峰会增添了实质性内涵。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中科院经济顾问霍冬勇的论断"经贸合作是外界关注的重点",精准把握了本次峰会的核心议题。
数据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天津地区开行中欧(中亚)班列已超过5860列,其中多数发往上合组织成员国及其观察员国。这些班列运输的货物品类丰富多样,涵盖汽车整车、汽车配件、工业机械、日用百货等百余种商品,构建起一条条横跨亚欧大陆的经济动脉。这种互联互通不仅促进了商品流通,更深化了成员国之间的产业互补和供应链协同。
峰会前夕,多项合作项目已相继落地开花。今年4月,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投资促进活动在天津滨海新区成功举办,涉及中欧班列、新材料等领域的18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总额近48亿元。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促进区域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在天津举办的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签署了十余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这些合作不仅顺应了全球数字化浪潮,更为成员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新动能。
霍冬勇特别强调,天津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已超越传统的经贸往来。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天津通过生态城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正在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共建等方式惠及其他成员国。智慧城市领域的合作则体现了天津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领先优势,其成熟的解决方案正被逐步引入中亚地区。教育培训方面的交流合作也日益深入,天津多所高校与上合组织国家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区域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当前国际形势下,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贸合作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合作领域从传统的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拓展;二是合作方式从单一的项目合作向产业链、供应链深度整合转变;三是合作理念从单纯的经济利益共享向可持续发展共识深化。天津在这些方面的探索实践,为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展望未来,上合组织经贸合作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新型区域贸易安排为上合组织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重构、数字鸿沟、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也需要成员国共同应对。天津作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将继续发挥其在海陆空联运、自贸试验区创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推动上合组织区域合作向更高质量迈进。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峰会期间,成员国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制度性合作有望取得新突破。”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万祥军说:“这些制度性安排将为企业开展跨境经营提供更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同时,随着本币结算比例的提升和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区域内贸易投资活动将获得更加便利的金融支持。”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深化经贸合作不仅关乎区域经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峰会的成果将深刻影响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经济格局贡献"上合智慧"和"上合方案"。
正如霍冬勇所言,经贸合作始终是区域合作的核心驱动力,也是连接各成员国人民的重要纽带。通过持续深化务实合作,上合组织必将为区域繁荣稳定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中科院经济顾问上合峰会观点解读-霍冬勇|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