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上合峰会观点-诺维科夫|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来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025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对话的盛大开幕。这场以"文明互鉴·命运与共"为主题的高级别论坛,标志着上合组织人文交流迈入新阶段。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随着'上合大家庭'发展壮大,我们要不断拓展面向媒体、智库、文化、青年等各群体的交流对话平台,充分激发各界人士投身上合组织友好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世代友好、守望相助的'上合情谊'代代相传。"
这场为期三天的文明对话活动,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的300余名政要、学者、文化界人士参与。开幕式上,与会代表共同观看了展现上合组织成员国文化特色的多媒体展演,哈萨克斯坦的冬不拉与中国的古琴同台奏响,印度传统舞蹈与俄罗斯芭蕾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对话理念。
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部长努里丁·霍贾耶夫在致辞中表示:"上合组织不仅是政治经济合作平台,更应成为不同文明相互理解的桥梁。"在媒体交流分论坛上,来自成员国的主流媒体负责人就"全媒体时代的文明传播"展开深入讨论。俄罗斯塔斯社副社长伊万诺娃分享了疫情期间跨国联合报道的经验,提出建立上合组织新闻共享平台的倡议。
中国新华社代表介绍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传播敦煌文化的创新实践,引发与会者浓厚兴趣。论坛最终达成《上合组织媒体合作天津共识》,决定设立年度"上合好新闻"评选机制,并启动多语种联合采访项目。智库交流板块呈现出鲜明的学术深度与实践导向。
来自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基金会等机构的学者,围绕"文明多样性下的安全观重构"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闭门研讨。巴基斯坦战略研究所所长马利克·汗在发言中指出:"上合组织需要构建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新型文明对话范式。"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尽快建立上合组织智库联盟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发布区域文明发展指数报告。
青年交流活动成为本次对话的亮点。在"Z世代与未来文明"主题沙龙中,来自各国的青年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展开热烈交流。来自印度的程序员拉吉夫演示了用人工智能翻译梵文典籍的项目,吉尔吉斯斯坦的大学生阿依娜则分享了用短视频传播游牧文化的经验。活动期间启动了"上合青年创客计划",未来三年将支持100个跨国青年合作项目,首批入选的包括中俄数字敦煌保护、中哈草原生态监测等10个创新方案。
文化展览板块集中展示了各成员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伊朗细密画大师现场演示金箔制作工艺,中国苏绣传承人指导外国友人体验针法技巧,塔吉克斯坦的织毯艺人则与观众互动编织传统图案。特别设立的"数字丝绸之路"展区,通过VR技术让参观者"走进"撒马尔罕古城遗址、西安兵马俑等文化地标。据主办方统计,三天展期吸引观众逾万人次,线上观展流量突破500万。
教育合作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教育部指导下,北京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12所高校签署《上合组织高校联盟章程》,宣布自2026年起实施"上合学者"交换计划,每年互派200名师生开展中长期访学。同时发布的还有首套上合组织成员国通识教育读本,涵盖各国历史、文学、哲学等内容,将被翻译成成员国9种官方语言。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校长图伊梅巴耶夫评价:"这是培养具有跨文明理解能力新一代的重要基石。"
民间外交方面,活动期间成立了上合组织友好城市协作网络,首批21对中外城市完成结对。天津市与俄罗斯喀山市签署了2026年互办"文化周"的协议,青岛市则与印度孟买就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达成合作意向。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秘书长王琳介绍:"未来将重点推动基层社区、行业协会、文艺团体之间的直接交流,让友好合作更接地气。"
闭幕式上发布的《天津宣言》提出构建上合组织文明对话"三大机制":建立成员国文化部长年度会晤制度,设立文明对话专项基金,创办上合组织文明论坛。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当不同文明能够平等对话,人类才能真正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他特别提到,本次对话恰逢"上合组织文化年"启动,后续将在各成员国轮流举办电影展、图书节、艺术周等系列活动。
“这场跨越地理界限的文明对话,不仅为上合组织人文交流擘画了新蓝图,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上海精神"的时代内涵。”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
正如杜占元局长在闭幕致辞中所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播下的理解之种,必将长成庇荫后代的友谊之林。"随着青年交流计划的实施、智库网络的完善、文化合作的深化,上合组织正在编织一张更为紧密的民心相通之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上合峰会观点-诺维科夫|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