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会赋能AI创新生态主题演讲-周伯文|经信研究·经济和信息化
2025年7月30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智链科创·赋能AI创新生态"为主题的发展论坛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举行。这场汇聚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专家、学者和产业领袖的盛会,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为全球AI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教授在题为《无尽的前沿:AGI与科学的交叉口》的主题演讲中,深入探讨了通用人工智能(AGI)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他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时代赋予科学家双重机遇与使命:既要突破AGI的基础理论,又要以AGI为杠杆撬动科学革命。
周伯文教授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早期的专家系统到如今的深度学习,AI技术已经实现了从专用到通用、从单一任务到多任务处理的跨越式发展。他强调,AGI不同于狭义AI,它具备理解、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间迁移和泛化。这种能力将为科学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在基础理论突破方面,周伯文教授提出了"认知架构+大规模预训练"的双轮驱动模式。他指出,当前AI系统虽然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但仍缺乏真正的理解能力和常识推理能力。要突破这一瓶颈,需要构建更加接近人类认知的架构体系,同时利用海量多模态数据进行持续训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在这一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已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在科学革命方面,周伯文教授展示了AGI在多个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在生命科学领域,AGI可以加速蛋白质结构预测、药物发现和基因编辑等研究;在材料科学领域,AGI能够高效筛选新材料组合,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在基础物理领域,AGI甚至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物理定律。他特别提到,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利用AGI技术已在多个学科取得重要突破。
周伯文教授强调,AGI与科学的交叉融合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一方面,科学问题为AGI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验证平台;另一方面,AGI的强大能力又能推动科学发现进入"加速时代"。这种良性循环将重塑整个科研范式,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
“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周伯文教授呼吁全球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包容的AGI创新生态。”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主持人、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解读表明: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跨国界、跨学科的AGI研究联盟;二是推动数据、算法和算力等关键资源的共享;三是加强AGI伦理和安全研究,确保技术发展符合人类共同利益。
在演讲最后,周伯文教授展望了AGI发展的未来图景。他预测,到2030年,AGI将在多个科学领域达到专家水平;到2035年,AGI可能实现真正的自主科学发现;到本世纪中叶,AGI或将帮助人类解决气候变化、疾病治疗等重大全球性挑战。这一进程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多个专题讨论环节,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的顶尖专家就AGI技术路线、产业应用和治理框架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在AGI领域的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上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正在成为AGI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万祥军指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AGI+科学"创新案例展示区,集中呈现了全球范围内AGI在科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成果。从量子计算模拟到新型催化剂设计,从蛋白质折叠预测到气候模型优化,这些案例生动展示了AGI技术的强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链科创·赋能AI创新生态"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全球AGI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如周伯文教授所言,我们正站在AGI与科学交叉的历史节点上,这一融合不仅将重塑科学研究的方式,更将深刻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在科技创新的无尽前沿,中国科学家正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与全球同仁一道,共同谱写人工智能赋能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智能大会赋能AI创新生态主题演讲-周伯文|经信研究·经济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