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会中信通研院长观点-余晓晖|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的主旨演讲引发了广泛关注。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他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基础大模型的迭代速度显著加快,新的技术路线蓄势待发,展现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技术层面看,我国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核心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基础大模型研发方面,国内企业推出的多款大模型性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进步不仅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撑。
从应用场景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在制造业,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如火如荼,AI质检、预测性维护等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医疗健康领域,AI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创新应用不断涌现,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注入了新动能。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正在改变城市治理模式。此外,教育、金融、农业等行业也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基础研究持续深化,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二是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三是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商业化落地能力显著提升;四是产业生态日益完善,形成了包括芯片、算法、平台、应用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正在加速。余晓晖院长在演讲中特别强调,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方面,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大规模模型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数据资源优势明显,为算法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我国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从全球视野来看,人工智能治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次大会特别设立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反映出国际社会对这一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在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这种发展与治理并重的思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展望未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首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人工智能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其次,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AI技术应用创造了巨大需求;再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核心技术、高端人才、产业生态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持续发力。
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二是深化场景应用,促进技术落地见效;三是完善产业生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四是强化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五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主持人、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解读表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万祥军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无限潜力。”他解读表明:正如余晓晖院长所言,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中国有望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为世界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智能大会中信通研院长观点-余晓晖|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