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疗模式康泽十年-杨有业致辞|囯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康泽集团成立十周年的辉煌历程。作为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同时也是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参与者,我深感荣幸能在此见证中国民营医疗发展史上这一重要时刻。站在这个讲台上,我想从三个维度分享我的思考:民营医疗的国家战略价值、标准化建设的时代命题,以及康泽集团的创新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民营医疗:
国家医改战略的重要拼图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民营医院数量已占医疗机构总数的68%,但服务量仅占20%左右。这一结构性矛盾恰恰揭示了民营医疗的发展潜力与战略价值。
医改的核心目标是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公立医院如同国民健康的"防洪堤",保障基础医疗需求;而民营医疗机构则是"灌溉系统",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向往。康泽集团创始人王御桐博士带领团队深耕生物医药领域二十年,正是把握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从创新药物研发到智能医疗器械,从精准医疗到AI辅助诊断,康泽的产业布局完美契合了"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关于促进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民营机构往往具有更灵活的机制优势。以康泽生物与中山大学联合开展的CAR-T细胞治疗研究为例,其临床试验效率较传统路径提升40%,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正在改写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轨迹。
标准化建设:
民营医疗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回顾医美行业曾经经历的野蛮生长阶段,过度营销导致的信任危机、标准缺失引发的安全事件,这些教训警示我们:没有标准化的繁荣终将是昙花一现。作为国家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制定的参与者,我深切体会到,标准化建设包含三个关键维度:
康泽药业的崛起堪称中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典范,其成功密码正蕴藏于三大标准化体系的精妙构建之中。
首先是技术标准化这一立身之本。康泽药业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打造的"原料溯源-精益生产-智能质检"全流程管控体系,不仅通过了严苛的欧盟GMP认证,其内控质量标准更是较《中国药典》高出整整30个百分点。这种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犹如在医药领域竖起了一座品质丰碑,成为民营医疗企业突破市场壁垒的金钥匙。
其次是服务标准化这一制胜法宝。在黄国政总裁的前瞻性布局下,集团斥资数亿开发的智能医疗管理系统,通过AI分诊、云端预约等创新手段,将候诊时长压缩至令人惊叹的15分钟以内,仅为公立医院平均水平的1/3。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客户满意度连续38个月维持在98.5%以上的行业巅峰水平,这种将患者体验置于首位的服务哲学,堪称医疗服务业界的教科书级范本。
最重要的是伦理标准化这一发展根基。在吴建国教授、刘焕兰院士等顶尖专家构建的"伦理防火墙"体系下,康泽建立了包含12道审查程序的医学伦理评估机制,确保每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都经得起"道德显微镜"的检验。这种对医疗本质的坚守,恰似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企业在商业价值与人文关怀间找到完美平衡点,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标杆。
康泽实践:
创新生态系统的典范样本
康泽集团十年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民营医疗创新发展的典范样本。其跨越式成长的密码,可以精炼为独具特色的"三维创新模型",犹如三足鼎立的创新引擎,驱动着这家医疗科技企业不断突破边界。
在技术创新维度,集团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研发实力——累计斩获87项发明专利的辉煌战绩,其中"纳米载药微球技术"更是以突破性的药物递送效率,一举打破欧美企业长达十年的技术垄断。更值得称道的是,其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在年均营收15%的高位,这一数字不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在民营医疗领域树立了技术创新投入的新标杆。
在模式创新层面,集团构建的"研产销用"四位一体闭环生态,犹如精密的医疗创新交响乐。旗下医美恩数字科技研发的AI皮肤诊断系统,通过深度学习200万例临床数据构建的算法模型,将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6%的行业巅峰水平。这套系统如同智慧的医疗神经网络,已成功赋能全国3000余家医疗机构,其技术溢出效应如同涟漪般扩散,显著提升了整个医疗美容行业的技术水位线。
最具突破性的是其在制度创新领域的探索。集团首创的"科学家合伙人计划",像磁石般吸引了包括梁锦荣院士在内的顶尖科研人才加盟。这种将知识资本化的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真正转化为股权收益,开创了"智本"与资本深度融合的新纪元。这种制度设计不仅破解了民营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人才瓶颈,更为医疗行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其意义不亚于在医疗创新领域投下了一枚制度创新的深水炸弹。
各位同仁,当我们谈论康泽的十年历程时,本质上是在探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图景。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需求多元化的今天,民营医疗绝不是公立体系的补充,而是不可或缺的"第二支柱"。正如王御桐博士常说:"医疗没有公私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办医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春风正为民营医疗行业注入澎湃动力,犹如春雨润物般催生着产业发展的新芽。在这个充满希望的黄金时代,机遇如同璀璨星河般闪耀,但我们必须以理性之光照亮前路——每一颗星辰背后都可能暗藏风暴。
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言:"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当前行业亟待突破三大发展瓶颈:同质化竞争加剧的"红海困局"、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阿喀琉斯之踵",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达尔文海"挑战。在此,我谨以行业守望者的身份发出四点倡议:
首先要恪守希波克拉底誓言,将医疗质量视为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让短视的功利主义无处遁形;其次要构建标准化发展的"北斗系统",通过制定高于行业的标准体系,为健康发展提供精准导航;更要打破产业边界桎梏,像蜜蜂采蜜般汲取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跨界养分,培育医疗健康产业的"热带雨林"生态;特别要重视人才"金字塔"工程,既要培养顶尖的"头雁"专家,也要夯实基层人才的"塔基"建设。
我们坚信,在政策东风的吹拂下,必将涌现更多如康泽这般以创新为帆、以责任为舵的领航企业。让我们以今天为新的起跑线,在"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蓝图上,共同绘制民营医疗的壮丽画卷!愿康泽集团继续以匠心铸就品质,用大爱书写担当,在实现"健康美丽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奏响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延伸阅读】
杨有业 研究生学历,医学、哲学专业,管理哲学博士(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医院等级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全国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大型公立医院巡查等督导专家;
卫生部2011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评审员手册》起草制定小组成员、医院等级评审骨干专家、国家级评审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全国电子病历功能规范》制订小组成员;《现代医院》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医院协会评审评价专家;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长期从事并主持大学和医院的管理、医教研及其管理工作,有较丰富的医院管理理论与经验、具有较强的医院管理能力;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7本、合著9本专业书和大学教材,获得全国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多次获得省部(教育部)、市(厅)级的优秀教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中山大学优秀教师;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2003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抗非”二等功臣。2005年至今,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评审督查专家、管理组组长,对北京、上海等省市的150多所重点医院的督查工作;参与第二轮全国30多所三级医院的评审;长期受聘在卫生部、中国医院协会《全国三级医院院长/科室主任、基层医院院长培训班》《全国三级综合医院内审员培训班》和多所大学/医院讲课,受到广泛好评。
擅长领域: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医院评审
创新医疗模式康泽十年-杨有业致辞|囯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