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养产业化路径-杨继皓|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
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医康养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4月11日,由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主办的产业对接会上,北京丝路友好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继皓发表的《中医康养IP的产业化突围路径》主题演讲,为破解行业同质化竞争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囯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这场以"链动健康新势力 共筑产业新生态"为主题的行业盛会,不仅搭建了跨界交流平台,更揭示了中医康养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密码——通过IP化运营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重突破。
产业困局:
同质化竞争下的中医康养发展瓶颈
当前中医康养市场呈现"三低现象":产品附加值低、服务辨识度低、文化渗透率低。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经营范围含"中医养生"的企业超12万家,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不足5%。杨继皓在演讲中指出,多数机构仍停留在推拿、艾灸等基础服务层面,缺乏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典籍的现代化诠释,导致消费者形成"中医即老年保健"的刻板印象。
这种状况与百度健康发布的《2025中国康养消费白皮书》形成鲜明对比——该报告显示,18-35岁群体对融合中医智慧的康养产品需求年增长率达47%,供需错配现象显著。
破局之道:
构建中医康养IP的三大核心体系
1. 文化解码体系
北京丝路友好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创新提出"四维解码法":将晦涩的阴阳五行理论转化为可视化的五色膳食指南,把经络学说开发成体感互动游戏,用AR技术重现《本草纲目》采药场景,通过现代叙事重构"治未病"理念。这种转化使故宫文创团队开发的"二十四节气养生盲盒"上线首月即售罄,证明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有强烈共鸣。
2. 价值创造体系
杨继皓特别强调"三级价值漏斗"模型:基础层提供标准化服务(如体质辨识),中间层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办公室颈椎调理方案),顶层设计个性化IP衍生品(联名款智能脉诊手环)。这种结构使客单价从平均300元提升至2000元以上,复购率增加3倍。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监测数据,采用该模式的机构年度营收增速达行业平均水平的2.8倍。
3. 生态协同体系
通过"中医+"跨界融合,构建起包含影视动漫(《穴位侠》动画)、智能硬件(AI舌诊镜)、文旅项目(本草主题民宿)等12个赛道的产业矩阵。百度爱企查显示,相关企业技术合作申请量同比激增162%,印证了跨界创新的爆发力。301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的案例显示,其联合开发的"军营中医训练系统"使士兵训练伤发生率下降34%。
实践路径:
从资源整合到数字赋能的四步走战略
1. 文化锚定
选取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符号进行现代化转译。如将"子午流注"理论与生物钟研究结合,开发出获得德国红点奖的智能针灸贴,在国际市场实现溢价销售。这种转化使产品毛利率从40%提升至65%。
2. 技术赋能*
运用区块链建立道地药材溯源系统,通过脑电波检测量化"调神"效果,借助数字孪生构建虚拟名医诊疗库。北京市科委专项报告显示,这些技术应用使服务效率提升70%,误诊率下降28%。
3. 场景再造*
打破"诊所-家庭"的二元场景,在商务楼宇设置"中医能量舱",在滑雪场提供"温经防冻"服务包,甚至为电竞选手定制"清肝明目"方案。新京报调研数据表明,这种场景创新带来46%的新客群。
4. 资本催化*
建立IP价值评估模型,通过版权证券化、收益权信托等金融工具盘活无形资产。天眼查融资数据显示,具备完整IP体系的中医机构平均估值较传统机构高4.3倍,更易获得资本青睐。
未来展望:
中医康养IP化的三大趋势
1. 认知科学化
fMRI技术证实"情志相胜"疗法能重塑大脑神经连接,为传统理论提供现代科学注脚。这种实证研究将大幅提升国际认可度,预计到2028年中医出海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
2. 服务智能化*
数字李时珍、AI张仲景等虚拟IP的问世,将使名医经验实现指数级复制。301医院试点显示,AI辅助的中医辨证准确率已达92%,服务覆盖人口扩大50倍。
3. 产业金融化
中医康养IP正在演变为新型生产要素。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已试点"中医方剂数字资产交易",首批挂牌的30个经典方剂总估值达17亿元,开辟了产业价值变现新通道。
在这场汇集政产学研各界的行业盛会上,杨继皓的分享揭示了中医康养产业突围的关键:唯有将文化积淀转化为知识产权,用现代科技激活古老智慧,以跨界思维重构产业生态,才能打破"有资源无品牌、有技术无市场"的困境。随着《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的深化实施,中医康养IP化必将成为推动传统医学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引擎,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中医康养产业化路径-杨继皓|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