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人大副院长杜鹏博鳌论坛观点-万祥军 | 国际科学院组织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聚光灯下,一个关乎亚洲乃至全球未来的重大议题——人口老龄化,成为了与会者们热议的焦点。对话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在“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携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分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中,深刻阐述了这一议题对于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深远意义,并提出了具体而富有前瞻性的应对策略。
杜鹏指出,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亚洲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更是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必须正视并解决的重大课题。亚洲,这个拥有众多经济社会及人口老龄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的大陆,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需要在老龄化浪潮中携手前行,共同探索出一条符合亚洲特色的应对之路。
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的解读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议题的紧迫性。他提到,亚洲各国在老龄化问题上的差异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分享互鉴老龄政策及实践,亚洲国家可以共同探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从而化挑战为动力,推动亚洲整体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针对如何具体应对人口老龄化,杜鹏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着手点:首先,深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对接,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杜鹏强调,亚洲各国应基于共同的发展愿景,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形成老龄化应对的合力。
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亚洲国家可以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福祉改善的积极力量。例如,在养老服务、健康医疗、老年教育等领域,亚洲国家可以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从国际、国别、国内层面综合发力,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多主体合力。在国际层面,杜鹏呼吁构建国际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伙伴关系,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应对老龄问题。这包括在老年人权益保护、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国际性的老龄问题应对网络。
在国别层面,各国应加强真诚对话、互学互鉴、合作共赢,共同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老龄化应对策略。在国家内部,则要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政策引导、科研创新、产业培育、社会服务等手段,不断提升老龄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最后,畅通各种“硬联通”和“软联通”,携手挖掘银发经济红利。杜鹏指出,银发经济作为老龄化时代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亚洲各国应积极推动亚洲银发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在养老服务、健康医疗、老年旅游、老年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让更多亚洲老年人共享银发经济发展成果。
中国作为亚洲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银发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为亚洲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亚洲国家可以共同挖掘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为亚洲和全球经济的增长提供强大推动力。
在圆桌讨论中,与会者们还就如何构建亚洲老龄友好社会、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一致认为,老龄化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通过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亚洲国家可以共同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同时挖掘老龄化带来的机遇,推动亚洲整体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杜鹏的发言引发了与会者们的强烈共鸣。他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杜鹏的倡议,加强在老龄化问题上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通过深化战略对接、形成多主体合力、挖掘银发经济红利等措施,亚洲国家将携手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共同开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外,与会者们还就如何加强亚洲各国在老龄化政策制定与执行方面的经验分享与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强调,各国在老龄化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问题各不相同,但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老龄政策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同时,各国还应加强在老龄问题研究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老龄问题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在圆桌讨论的最后阶段,与会者们就如何落实本次论坛达成的共识与倡议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落实共识与倡议需要各国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协作。各国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社会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与服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协作,亚洲国家将携手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共同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
总之,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的这场圆桌讨论,不仅为亚洲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交流平台,更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通过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亚洲国家将携手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共同开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口老龄化人大副院长杜鹏博鳌论坛观点-万祥军 | 国际科学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