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峰会论坛
人大校长林尚立博鳌论坛观点-万祥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3-30
【阅读】18 A+A-

人大校长林尚立博鳌论坛观点-万祥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发紧密,但与此同时,文明的多样性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近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的参与下,“加强文明对话,促进理解信任”分论坛成功举办,为全球范围内的人文交流与文化交融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与实践方向。

对话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林尚立校长在论坛上的发言,不仅深刻剖析了当前世界大变局下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还就如何推动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新局面提出了独到见解。林尚立指出,面对世界的大变局,人类需要重新审视自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寻找共识,构建新的国际秩序。这一过程中,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是增进相互理解、建立信任的桥梁,更是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林尚立高度评价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高瞻远瞩,认为这些倡议为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有助于开启人类文明对话和相互理解的新篇章。

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也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解读。他强调,文明对话是增进互信的关键,而学术交流、文化互鉴、青年交往等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夯实合作的价值观基础,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心灵相通。

万祥军还提到,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以创新协同应对危机,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他呼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重塑国际秩序,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维护多边主义的核心地位,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林尚立校长进一步阐述了教育在增进国际理解、推动文明交流中的基础性作用。他认为,高校作为传承人类文明、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肩负着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的重任。

在当前中国大学正经历革命性重塑的背景下,将各种文明和文化、智慧融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大学教育的新使命。林尚立指出,过去是知识的时代,而未来则是智慧的时代。智慧时代的源泉在于对不同文明的深入理解与吸收,这既是大学的生存之道,也是其发展之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高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一方面,它们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联合培养、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对不同文明的了解与尊重。另一方面,高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语言学习、海外交流、国际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

此外,中国高校还积极搭建平台,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合作。例如,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艺术家、学生等参与,共同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学术上的交流与碰撞,也加深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文明对话的过程中,中国高校还注重发挥青年学生的作用。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思想活跃、敢于创新,是推动文明交流的重要力量。中国高校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志愿服务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不同文明的魅力与价值,从而成为推动文明交流的使者。

然而,推动文明对话并非易事。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不同文明间的差异与冲突也日益凸显。因此,中国高校在推动文明对话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例如,通过加强学术研究、深化文化交流、推动青年交往等方式,不断探索文明对话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加强文明对话、促进理解信任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高校作为推动文明交流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的重任。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高校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艺术家、学生等加入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人大校长林尚立博鳌论坛观点-万祥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