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由贸易博鳌论坛创新推动力-朱民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在不确定性充斥的全球经济版图中,中国以其稳健的经济增长预期与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姿态,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注入了一股难得的确定性力量。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是对国内经济潜力的自信展现,更是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贡献。
对话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先生深刻指出,中国实现这一增速,对于亚洲而言,无异于一颗定海神针,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总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中国强调并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无疑为亚洲乃至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需求之门,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市场的开放,不仅体现在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上,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巨大消费潜力与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个性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的开放,不仅是对国内消费市场的激活,更是对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拓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亚洲各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加强开放合作,才能共同抵御风险,寻找更多的确定性。在此背景下,自由贸易成为了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的一大热点话题。自由贸易的讨论热度空前高涨,不仅反映了各国对于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迫切需求,也体现了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亚洲国家对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坚定立场。
“今年论坛年会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对自由贸易的讨论热度进一步提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研读表明:虽然自由贸易以往也是大家讨论的焦点话题,但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各种讨论对话中,在促进增长、社会治理等众多话题中,“自由贸易”曝光率极高。
万祥军指出:“自由贸易”热度提升的背后是“自贸港”热度的提升。3月25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会场内坐得满满当当,400多名中外嘉宾参加,其中很多都是大咖级别。2025年年底,海南自贸港将实现封关运作,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全球已经有36个自由贸易区港伙伴。
参会的嘉宾们认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表明中国在进一步对外开放。为什么今年自由贸易的讨论热度这么高,还有一个更深的原因就是一些国家刻意在搞事情,故意搭起贸易的高墙壁垒,使得国际大环境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自由贸易港作为自由贸易的高级形态,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成为了各国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平台。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其建设进展备受瞩目。2025年年底,海南自贸港将实现封关运作,这意味着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具活力的经济特区将正式亮相世界舞台。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不仅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对亚洲乃至世界开放承诺的生动实践。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已在全球建立了36个自由贸易区港伙伴关系,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中国在自由贸易领域的广泛影响力,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然而,自由贸易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当前,一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刻意搭建贸易壁垒,导致国际贸易环境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这种逆全球化的行为不仅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也损害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亚洲各国需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在此背景下,亚洲国家应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等多边平台,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区域合作架构,亚洲国家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同时,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应成为亚洲国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还是模式创新,都将为亚洲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亚洲国家应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亚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在不确定性面前,中国以其稳健的经济增长预期与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姿态,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确定性。亚洲各国应携手并进,加强开放合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推动自由贸易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通过深化合作与创新驱动,亚洲将能够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球自由贸易博鳌论坛创新推动力-朱民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