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帮扶提质一号文件解读-赵皖平 | 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国农业领域再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政策风向标——中央一号文件。这份文件不仅承载着亿万农民的希望与憧憬,更是指导全年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作为农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为我们揭示了文件背后的深意与前景。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赵皖平说:今年,一号文件聚焦于“常态化帮扶提质”,特别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政策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件中明确指出,“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帮扶”,这一要求体现了政策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在过去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响应农户的返贫风险。今年,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机制的重要性,并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高识别效率,确保帮扶措施能够迅速、准确地到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手中。
这不仅是对前期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和拓展。“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认定”,这一部署则更加注重了帮扶对象的精准性。文件要求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识别标准,确保每一户低收入人口都能被准确识别,并纳入相应的帮扶体系。
同时,对于已经脱贫但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也要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帮扶,防止他们因病因灾等原因重新陷入贫困。这种分层分类的帮扶制度,不仅提高了帮扶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体现了国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深切关怀。
赵皖平副院长指出,这些部署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体系的必然要求。他强调,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巩固这一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一号文件提出的这些政策措施,旨在推动帮扶政策实施更精准、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提质增效。
在资产管理方面,今年一号文件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文件提出,“全面清查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这一举措旨在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这些资产能够持续发挥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赵皖平副院长认为,这一安排不仅有助于摸清家底、明确产权归属,还能够为后续的资产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国家投入的资金和物资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在实施层面,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等多举措助增收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生动案例。
该学院通过派遣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一线,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学院还积极对接市场资源,为农产品搭建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为了确保常态化帮扶提质增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帮扶政策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机制,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和社会动员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随着一号文件的深入实施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见效,我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帮扶体系将更加完善、更加精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农村将呈现出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景象,广大农民群众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常态化帮扶提质一号文件解读-赵皖平 | 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