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与疾病防治学术会 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
近日,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迎来了一场聚焦饮食与健康、营养与疾病防治的学术盛会——“饮食与健康论坛暨营养与疾病防治学术会”。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平台。此次大会由上海食文化研究会携手其营养与药食同源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得到了DHF国际营养与健康产业联盟的鼎力支持。
汇聚了来自南京市政府驻沪办、贵阳市政府驻沪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海外工作委员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品牌委、上海自贸区外高桥集团外联发U贸通平台、中国同济生物医药集团、上海微谱检测科技集团、百荟大生物科技集团、国粮药食(济南)科特派研学院(有限合伙)、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山东)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多家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同探索饮食与健康、营养与慢病管理的未来之路。
大会以“提升健康素养,倡导营养膳食”为核心主题,精心设计了主旨论坛、专题论坛与圆桌论坛三大板块,旨在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商业碰撞,为与会者带来一场思想盛宴。在主旨论坛中,各位嘉宾围绕营养与疾病防治的最新进展、国际先进营养学观点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融合、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会对“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理念给予了高度关注。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中医药与营养学的“药食同源”优势,为慢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管理方案,成为大会讨论的热点之一。
上海交大健康传播发展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鲍勇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实践经验,提出了医院社区联动模式,强调了专科与全科医生在慢病控制中的协同作用,并分享了成功案例,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同时,“十三五”食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魏新林教授,也带来了功能茶饮增强骨骼肌健康的研究新成果,为药食同源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上海食文化研究会营养与药食同源专委会主任冯亮教授,则深入探讨了药食同源组合物与慢病管理的关联,为与会者揭示了药食同源在慢性病预防与管理中的巨大潜力。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就药食同源的商业化实践、地标好食材在药食同源中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云南盐津县的李关雄书记和吉林省通化市政府驻沪办杨建华主任的发言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分别介绍了各自家乡的地标食材——盐津乌骨鸡与吉林人参,并分享了这些优质食材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应用前景,为与会者打开了新的视野。
此外,大会还特别关注了药食同源产品的出海问题。在DHF国际营养与健康产业联盟的推动下,上海自由贸易区外联发商务咨询U贸通平台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海外工作委员会现场达成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国药食同源品牌走向世界,让中国饮食文化及本土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
除了学术交流与商业碰撞外,大会还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丰富的商业资源对接机会。通过设立展示区、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大会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品牌形象、寻找合作品牌的宝贵平台。许多企业在这一平台上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药食同源领域的无限可能。
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刘晓敏会长在大会闭幕式上表示:“药食同源具有千亿级的市场潜力,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与商业合作机会,更为推动药食同源理念在健康服务业的落地应用、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期望能够吸引与激励更多行业同仁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共同发挥药食同源、医养融合的优势,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我们的力量。”
回顾此次大会,我们不难发现,饮食与健康、营养与疾病防治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药食同源”作为中医药与营养学的瑰宝,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慢性病管理与健康促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的共同努力下,“药食同源”理念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与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饮食营养与疾病防治学术会 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