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与务农年限挂钩两会建言-沈燕芬 | 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无数农民朋友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希望,用汗水浇灌出一片片丰收的田野。然而,当他们步入晚年,面对养老金的分配问题时,不少高龄农民心中难免生出几分不公与无奈。“种了一辈子地,养老金却和城里打工几年的人一样”,这样的声音,不仅是对现状的感慨,更是对养老制度公平性的深切呼唤。
全国人大代表、“90后”新农人沈燕芬,在一次深入农村的调研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社会痛点,并提出了一项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将养老金与务农年限挂钩,增设“务农贡献津贴”,以此让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养老资本”。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沈燕芬的提案,直击农民养老问题的核心——养老金“一刀切”的标准,忽略了农民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与贡献。在她看来,农民朋友以土地为伴,用一生的时间守护着国家的粮食安全,他们的劳动价值理应得到更为公平合理的回报。
因此,她建议,对于耕作超过一定年限(如20年)的农民,政府应每月额外发放补贴,以此作为对他们长期务农贡献的认可与奖励。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农民的养老待遇,更能激发他们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确保这一政策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沈燕芬还提出了合作社与财政共担机制的构想。她认为,通过合作社的参与,可以有效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从而为养老金的发放提供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同时,政府的财政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减轻农民个人的缴费负担,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这样的共担机制,既体现了政府对农民朋友的关怀与支持,也彰显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然而,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仅仅依靠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沈燕芬深知,要让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必须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增收渠道。于是,她又提出了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建议——试点“农田碳汇交易”。这一提议,将农田的固碳功能纳入了碳市场的范畴,使得农民朋友能够通过低碳耕作获得额外的碳汇收益。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田年固碳量超过5亿吨,这一巨大的碳汇潜力,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将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沈燕芬认为,通过引入碳汇交易机制,可以激励农民采用更加环保、高效的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碳汇收益的增加,也将为农民的养老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当然,要让“农田碳汇交易”这一创新模式真正落地生根,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农民朋友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为碳汇交易提供法律保障和市场监管;企业需要积极参与碳汇项目的开发与运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科研机构则需要加强对农田固碳机理的研究,为碳汇交易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而农民朋友,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到碳汇交易中来,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在沈燕芬看来,将养老金与务农年限挂钩、增设“务农贡献津贴”以及试点“农田碳汇交易”等措施,不仅是对农民朋友辛勤付出的认可与回报,更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养老待遇差距,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将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民的养老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
让土地成为农民的“养老资本”,让每一位辛勤耕耘的农民朋友都能安享晚年、乐享生活,这不仅是沈燕芬等人大代表的美好愿景,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更加公平、和谐、美好的农村社会而不懈努力!
养老金与务农年限挂钩两会建言-沈燕芬 | 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