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企业商道->国研政情
关键词安徽长三角一体化两会建言-陈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3-09
【阅读】41 A+A-

关键词安徽长三角一体化两会建言-陈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在时代的浪潮中,安徽正以昂扬的姿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与上海、江苏、浙江三省携手并进,共同谱写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乐章。2024年,安徽在这一战略的引领下,不仅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更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区域协同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平台。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表示,过去一年,安徽与沪苏浙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已累计立项实施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科技创新,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安徽,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与沪苏浙深化合作,共同探索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径。一年来,安徽与沪苏浙携手,已累计立项实施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90项,这些项目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领域,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促进了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上海张江与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两心同创”,更是将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此外,中国科大上海科教基地建设的加速推进,不仅为安徽乃至长三角地区培养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合作,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安徽与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的深化,不仅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更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沪皖以六(安)松(江)现代产业园为试点,率先探索跨省利益共享机制,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打破了行政壁垒,更激发了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

同时,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的获批设立,更是为区域产业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这里,“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正引领着区域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随着一批标志性工程的加快实施,如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等,长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将更加便捷高效,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牵引下,安徽经济呈现出逐季攀升、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2024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并列全国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增速创近6年新高,居全国第4位。进出口总额达到8648.5亿元,增长7.4%,总量居全国第9位。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不断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就。

展望未来,安徽将继续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强与沪苏浙各层级各领域的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安徽将进一步深化与沪苏浙的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共用,打造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

在产业合作方面,安徽将积极探索更多跨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推动区域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在区域协同方面,安徽将积极参与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的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保障。

同时,安徽还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创新,推动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安徽将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共同打造美丽长三角。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安徽将深入挖掘和传承徽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安徽将继续为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安徽长三角一体化两会建言-陈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