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发动机自研与保障两会建议-邵驰 |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发商发副总经理邵驰的眼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是一份对过去一年艰辛奋斗与辉煌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与行动指南。报告中,高技术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的显著增长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我国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的道路。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报告中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为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亲历者与推动者,邵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回望过去一年,面对全球疫情的持续影响与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在逆境中砥砺前行,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更在市场开拓与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全国上下聚力攻坚、不懈奋斗的结果,也是每一位从业者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的汇聚。
报告中对高技术制造业的高度关注,让邵驰更加坚定了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民用航空发动机作为航空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家航空产业的竞争力与安全。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邵驰深知,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展望未来,“十五五”时期将是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邵驰认为,要准确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就必须从产品系列化、市场规模拓宽、维修与客服能力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与谋划。
在产品系列化方面,邵驰提出,要依托现有技术积累与市场反馈,加快推出更多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产品型号。通过产品线的丰富与完善,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外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还能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宽市场规模。同时,这也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在维修与客服能力建设上,邵驰强调,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确保每一台发动机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维护与保障。这包括建立完善的维修网络、提升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优化备件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仅能够增强客户信任与满意度,还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在产品与服务上的持续创新与优化,邵驰还十分注重利用政协等平台为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鼓与呼。他深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社会的关注。因此,他积极参与政协的各项活动,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还通过媒体采访、行业论坛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各界宣传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重要性与发展成就,提升公众对产业的认知度与支持度。
在邵驰看来,实干是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始终坚持以实干为导向,带领团队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服务体系建设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崛起贡献了一份力量。
面对未来,邵驰满怀信心与期待。他相信,在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一定能够走稳走实自主研发、制造生产与服务保障之路,为实现航空强国的梦想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他也将继续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为推动民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在这条光荣而艰巨的道路上,邵驰与他的团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民航发动机自研与保障两会建议-邵驰 |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