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供给央行五部门金融座谈会-周荣江 | 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兴衰存亡,更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国情讲坛会组委委员、中国智库·国家智库评选推进专家、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高级经济师、高级专家周荣江解读表明。
2025年2月28日,一场旨在深入推动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在中国金融领域的核心地带悄然拉开帷幕。此次座谈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以及国家外汇局五部委联合主办。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沈莹,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亮,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超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鹤新主持会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出席会议。
座谈会旨在深入探讨并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会议后多位金融领域专家及企业家代表就如何有效增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发表了真知灼见解读。周荣江指出,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无疑为民营企业带来了一剂强心针。
通过政策层面的引导和支持,能够有效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供给,缓解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周荣江强调,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资金流向真正有需求、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周荣江还提到,政府在推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呼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宽松和便利的经营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还能促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
在谈到企业自身发展时,周荣江鼓励民营企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他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周荣江还强调了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他呼吁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尊重企业家、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技术和信息支持。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信民营企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必要性。他认为,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是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关键一环。这不仅有助于扩大民营企业融资覆盖面,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的当下,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广大小微企业,凭借其灵活的体制机制,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不仅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迫切需求,更是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会议着重指出,各方务必强化协同联动的效能,犹如织就一张紧密的网络,共同推动融资配套机制的健全与优化,不遗余力地攻克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携手构建一个更加优越、更具活力的民营企业发展生态。
各级工商联应犹如一座坚实的桥梁,不仅紧密联结政府与民营企业,还要作为得力助手,深化调研的广度与深度,精心搭建起融资对接的广阔平台,携手金融管理部门及金融机构,精准施策,大幅提升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触及性和便捷性。
民营企业自身亦需励精图治,强化自主创新的内核动力,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将信用管理视为生命线,筑牢风险防控的坚固堤坝,矢志不渝地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就金融业而言,娄飞鹏先生深刻阐述,务必确保各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生动例证,
自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携手建立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闻风而动,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截至同年11月底,全国各地依托该机制,已累计走访小微企业逾1207.2万户,银行对“推荐清单”上的企业新增授信高达2.2万亿元,新发放贷款亦达到1.2万亿元之巨。
娄飞鹏进一步强调,后续工作需围绕金融领域的“五篇大文章”深耕细作,确保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得以细化、实化,精准对接不同规模、不同行业民营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灵活运用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及金融监管支持政策。
“在全面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紧跟经济转型的步伐,将更多金融活水精准灌溉至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关键领域,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阐述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金融支持体系。
他指出,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针对性信贷产品支持、中长期资金支持和跨境金融支持,是构建这一体系不可或缺的四大支柱。其中,多元化融资工具创新,能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多层次资本市场赋能,则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
长期资金与政策协同机制,则是确保企业能够持续获得稳定资金支持的重要保障。田利辉强调,金融体系在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时,应注重风险分担和服务适配性,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企业个性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田利辉生动阐述道,面对民营企业广泛存在的“三角债”困境及账期不匹配这一顽疾,他力推一项创新策略:依托核心企业的坚实信用基础,广泛推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巧妙地将应收账款等沉睡中的流动资产转化为灵动跳跃的流动性资源,诸如电子票据贴现的便捷通道与保理融资的高效桥梁。与此同时,他呼吁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发展,诸如“新四板”的蓬勃兴起,为非上市民企搭建起股权交易的广阔舞台,拓宽其融资渠道。
在债券市场层面,田利辉建议实施增信举措,旨在扩容市场并激活高收益债券的活力,同时探索民企信用风险的温柔缓冲垫——信用保护凭证,以此作为锐利的工具,削减发债成本的重负。政策导向方面,他主张积极引领保险资金与产业基金向早期科创企业伸出橄榄枝,放宽投资门槛,鼓励设立专项产业基金,为民企注入强劲动能。
此外,他倡导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如扩大支小再贷款与科技创新再贷款的规模,并适当延长其使用期限,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惠及广大民企。业内同仁亦提出,于金融风险共担的框架下,促进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与地方担保机构的紧密协作,下调民企担保费率,并科学设定风险分担比例,以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广覆盖与高效率。
同时,通过深度整合工商注册、税务缴纳、水电消费等多维度数据,构建民企信用信息的智慧平台,破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迷雾,优化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与风险补偿路径。座谈会上,依文集团、吉利控股、商汤科技、圆通速递、伊利集团等5家民营企业及全联并购公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的经营情况,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这些企业涵盖了服装、汽车、人工智能、物流、食品等多个行业领域,它们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诉求,为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例如,依文集团提出,希望金融机构能够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吉利控股则呼吁,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实现全球化布局;商汤科技则强调了科技创新在金融支持中的重要性,希望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多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定制化金融服务。同时,工商银行、人保集团、中信证券、国担基金等4家金融机构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负责人也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他们分享了各自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和创新举措,如工商银行推出的“民企贷”系列产品,旨在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人保集团则通过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服务,为民营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中信证券则依托其强大的资本市场运作能力,助力民营企业实现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
国担基金则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担保服务。这些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为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综上所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发展困境的积极回应,更是对未来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深远布局。
通过政策引导、金融创新、企业参与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民营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中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融资供给央行五部门金融座谈会-周荣江 | 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