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企业商道->企业品牌
养老金融老龄化国家战略-周荣江| 中国智库·国家(中国)智库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24-04-29
【阅读】22 A+A-

养老金融老龄化国家战略-周荣江| 中国智库·国家(中国)智库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采编: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原高级经济师、高级专家周荣江研读表明:其中,养老金融首次在如此高层级的会议中被正式提出,也是首次被列入国家金融的重点工作之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是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五篇大文章”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周荣江说:“发展养老金融,既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健全养老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动自身业务转型、形成新的增长点。”本文就周荣江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及相关政策进行探索性思考,并分析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加快转型和创新发展

做好养老金融,积极应对老龄化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社会稳定和谐。我国国民消费动力不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完善,导致国民将大量收入用于预防储蓄。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对于银行责无旁贷,这既是新形势下贯彻“十四五”时期新发展理念、服务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有效途径,也将拉动国民消费,有助于实现银行业和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 养老服务金融事关老年事业和金融业发展

养老服务金融旨在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金融消费需求。除了传统的储蓄、保险等养老金融产品外,还可以探索创新型产品,如针对特定疾病的保险、绿色养老投资等。此外,可以考虑推出定制化的养老金融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服务针对性,增加老年人的福利和效用。

此外,国民养老需求的最终目的是合理安排其老年生活,客观上需要能够链接老年人的金融与实体消费,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加快转型,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根据联合国预测,2020-2050年我国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速发展,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36.5%,且高于欧美等大部分发达国家。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加快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前提下规范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这为我国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为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领域提供了全方位的发展机遇。

@ 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空间巨大

金融行业越来越重视养老服务金融,国有控股四大银行都开发了针对老年金融服务方案,涵盖理财产品、养老增值服务、便利结算等内容。泰康、太平洋等保险公司除了提供传统保险业务外,还介入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业等领域。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养老服务金融尚未形成完备的金融业态,尚不能满足国民的养老金融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日趋旺盛。发挥金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商业银行应抓住时代机遇,投身国家养老金融事业中,积极探索养老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用实际行动为关爱服务老年群体作出应有贡献。

@ 养老金融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领域参与度还不高,养老服务金融类产品及服务碎片化明显,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养老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现有的考核体系多关注短期利益,而养老金融投入产生回报周期较长,影响经营机构缺乏开展养老金融的积极性。还因为老年人消费能力有限,决定了大部分养老行业只能微利经营,对金融资本的吸引力不足。

加快我国养老金融发展

积极的政策思考及相关建议

@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养老客户储备多、客户信任度高、销售渠道广、账户管理体系完备等特点,也是连接各类型金融机构的枢纽,可发挥综合优势,构建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可通过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专属产品及产品组合,根据不同年龄层次、收入水平、家庭结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的客户在养老财富积累与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设计丰富的养老金融产品线,形成差异化的特色养老金融产品,构建基于养老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产品线。

二是将养老服务业纳入重点支持类的行业领域,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健康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可直接为养老产业中的实体企业提供贷款、债券承销等投融资服务。

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产业基地等提供包括融资、担保、结算与现金管理、产业基金等在内的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围绕养老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支持智慧养老、信息化养老、旅居养老等新兴产业生态,支持养老产业做强做大、高质量发展,向养老产业企业提供投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

三是发挥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保险、基金等非银金融机构合作,发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与平台优势,融合信用贷款、结算便利、健康管理、法律顾问等多元化金融与非金融增值服务,形成养老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一体化、一站式的养老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打造养老金融的服务生态。

四是设立养老金管理专营机构, 构建覆盖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金与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全链条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提高养老金管理能力。同时,依托在账户管理和资金托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主动强化账户枢纽作用,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连接税务征管系统及各类可投资产品,打造可靠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养老管理服务水平。

五是针对养老客户对资金安全顾虑、服务内容和使用体验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加强科技应用,线上线下相融合完善服务方式,开展适老改造,提升老年客户的服务体验,构建便利化、智能化的适老金融服务体系。

@ 通过政策性手段,扶持涉老产业金融发展

一是建立政策性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支持指的是政府及政府性金融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对涉老产业提供金融支持活动。日本、德国等国家都对从事养老产业的机构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措施。

我国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涉老产业发展,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发展相关政策性金融工具,通过财税政策优惠,政策差异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养老服务金融。也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金融领域,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保障市场的稳定和有序。

二是完善商业金融支持政策。加快推出全国性养老产业专项金融政策,清晰界定养老服务产业,促进养老产业投融资的发展。2016年 3月,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已从宏观政策层面明确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清晰界定养老服务产业,细化养老产业金融的专项政策, 推出鼓励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进一步扩大养老金管理与投资的市场准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向更多商业银行开放养老金托管资格,重新启动企业年金管理等资格的受理与审批。

在商业银行参与养老金投资方面,应加快推出针对银行理财的养老产品准则,通过监管政策的明晰,引导养老主题理财产品成为具有长期性、安全性,以及具有领取约束、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金融产品;完善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信用担保专项资金、考核引导等在内的一系列配套促进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更加深度地参与养老产业金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国有银行在经营中更加注重对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养老服务金融

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养老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一是改善并丰富服务渠道。对老年人较多的网点可转型为养老型支行,在网点布局、操作流程等方面加以改善,加强服务体验,提供功能更加简单化、多元化的银行服务,适时推出老年人使用习惯的网银、手机银行等线上产品。二是细分养老客群,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有针对性地将养老客群前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进行差异化的产品配置,全方位推广;

三是提供专属产品,形成统一的养老金融专属产品服务体系。 在养老理财方面,开发期限结构涵盖长中短期养老理财产品,与养老的中长期储备需求有效匹配;还应积极与保险、基金的合作,对养老客群深度价值挖掘,提高服务的适配性。

四是通过供给端创新,引导出老年人新的金融服务需求。依托住房租赁优势,推进“存房养老”试点。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探索新型“以房养老”模式,盘活老年人住房资产,通过金融赋能将房产的隐性养老价值显性化。

加强科技投入应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化服务。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遇,商业银行应深化新兴科技在养老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用智能化的手段,提升产品和服务效率,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建议。

同时,在应用新技术的产品应用时,编制清晰的操作手册,向老年人群进行专业化的产品辅导,培养其产品使用习惯,保障新技术能够被老年人所接受。可适当放宽信贷服务的老年人年龄限制,以金融科技赋能老年信贷产品开发,为老年客户消费升级提供资金支持,助利其实现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还应在每个流程节点充分体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中的人性关怀。

深化与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养老机构等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网点对接机制,宣传普及养老金融知识和网络平台操作技能,提升老年人金融素养,增加老年人运用科技产品的能力,拓宽养老金融服务手段,打造“科技+金融”综合化服务模式。

延伸养老产业链,拓展养老产业服务领域。养老产业领域广、链条长、投入大、回报慢、综合效益明显等特征,商业银行可充分发挥在资金融通和项目管理上的优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多元化的创新产品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围绕融资、投资、服务三大基础性需求,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授信支持力度,在养老金融产品的整合与平台构建方面探索出有效路径。

与医疗机构、社区服务机构等建立紧密合作,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社交活动等服务,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养老产业的研究力度。对养老地产、养老医疗、养老软件开发、养老旅游文化、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产业的行业特征、行业政策以及核心企业等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的生命周期利用债务融资、债券融资以及股权融资工具,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并进一步将服务向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核心配套。重视数据分析与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老年人的消费行为和偏好,为企业精准服务提供支持。同时,研究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养老金融战略提供参考。学习先进国家的做法和国际上的成功案例,引入先进的养老金融模式和管理经验。同时,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创新。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做好养老金融产业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政府、金融、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合力。围绕养老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创新养老产业信贷工具,推动金融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充分把握养老地产、养老医疗、养老保健、老年休闲旅游及老年用品生产制造、批发零售等行业特征和需求,建立多层次养老产业链信贷产品组合。

构建数字化养老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加强养老产业信用评估、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为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结算、资产管理、信贷融资、投资咨询等综合金融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养老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养老金融相关人才储备。要推动养老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加快养老金融人才的培育与储备。养老金融业务综合性、专业性、政策性强,一方面,要做好内部的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内部人才的跨条线沟通交流培养机制;

另一方面,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专立人才培养合作,开设养老金融专业课程,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养老金融领域。三是做好外部人才吸收工作,组建在投资、税务、遗产、房地产、医疗保健等方面专业水平较高的外部专家团队,并通过转培训等方式,带动整体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打造专业化的养老金融服务队伍。

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养老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职业培训补贴等方式,激励更多人才投身养老金融事业。加快养老金融人才储备,是推动养老金融事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培养和吸收更多优秀的养老金融人才,才能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养老金融服务,确保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原高级经济师、高级专家

养老金融老龄化国家战略-周荣江| 中国智库·国家(中国)智库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